开启科技创新“金钥匙”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记者谢小芳)大连的未来寄托于创新、科技,大连的出路倚重创新、科技。当前,大连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6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工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大连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以来,我市科技战线狠抓科技创新不放松,增创振兴发展新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东北亚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我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要素不断集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我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原创性技术取得突破。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27家,其中各类国家级平台达到56家。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7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2000人,包括两院院士30人,为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大船集团自主开发的“风帆技术”在超大型油船上成功示范应用,填补国际空白;大连光明院研制的专用推进剂和系列航天热工质产品成功应用嫦娥四号等航天器;大连重工·起重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支世界最大2.2万标箱船用曲轴;大连机车首列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成功下线。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政策拉动效应正在显现,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63%达到2017年的2.35%,增长4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6年的13.9件达到2018年的18.6件,增长33.8%;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6年的95.9亿元达到2018年的169.4亿元,增长76.6%;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647家达到2018年的1220家,增长88.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
在过去一年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的各方面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带动作用正在显现。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自创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迅速,加快形成政策联动机制。自创区政策“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各项创新指标大幅提升,对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优化产业科技创新布局工作逐步展开。围绕创新大会出台的《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研究制订《大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精准推进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发展。按照省、市“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台《大连市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支持。在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对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引领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4家,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强化高校院所创新能力培育。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2%,技术交易额达到24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到2030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到2050年,各类创新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和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