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多措并举为垃圾分类“减负”

烂菜叶、玉米壳、鱼肚肠、饮料瓶、塑料袋……印象中,农贸市场大多垃圾遍地,环境糟糕。但市区五一路农贸市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的垃圾被分成有机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并分别放置于不同垃圾桶内。其中,有机垃圾通过回收利用,能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市场内的垃圾清运量,而且环境更加整洁。

近年来,婺城区在全域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实行源头化管控,抓住家庭厨余垃圾减量这一核心,婺城区市场监管局率先打造五一路农贸市场源头减量的标杆,为婺城“双城”战略擦亮底色。

首批共享竹篮上岗

一大早,家住华缔嘉园的刘阿姨来到家门口的五一路农贸市场买菜,手拎着菜场新出的“共享竹篮”,十分高兴。“以前买菜多,要带小拖车;买得少呢,肯定要个塑料袋。”现在多年前熟悉的菜篮子重回身边,刘阿姨麻利地挎在胳膊上,“有菜篮子就解决了塑料袋不环保、布袋子容易脏的问题。”邻里笑称,“以后只要带上钱,空手出门,进菜场直接拎起菜篮,买买买就行啦。”

以前,老百姓上市场买菜喜欢拎篮子,用竹编编制的竹篮轻巧玲珑又实用,蔬菜、荤菜往里一放,拎在手里稳稳当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塑料袋替代了从前的菜篮子,成为每一个农贸市场的必需品。在农贸市场买菜一圈转悠下来,你提在手里的大包小包,总有不少塑料袋……

“我们也是没办法,顾客买菜不用塑料袋,客人会嫌不方便,我们这生意也没法做啊!”提起“共享菜篮”,菜场的摊主就乐呵起来:“不过这下好了,竹篮装菜不仅居民乐意,我们也能省下一笔。”

原来,为倡导文明低碳生活,鼓励市民用菜篮子、布袋子代替塑料袋,日前五一路农贸市场与莘畈乡“莘e家红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该乡向五一路农贸市场提供手工竹篮,五一路农贸市场设置专门摊位进行菜篮子、布袋子推广。“我们只收取和篮子价格相当的押金,购物完可以用‘共享菜篮’把菜拎回家,下次再来的时候归还即可,押金当场就可返还。”五一路农贸市场负责人李存跃说。

据莘畈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莘e家”红盟通过与商家合作,将竹篮子摆上货架,让用菜篮子买菜成为市场的主流。五一路农贸市场成为婺城区首家菜篮子进菜场的先行示范单位,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培养“莘e家”红盟品牌的同时,积极参与垃圾源头减量行动,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响应“限塑令”,倡导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尽量选购“净菜”,就餐提倡光盘,用实际行动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

净菜上市从源头消化垃圾

熟练地剥完一个个茭白,陈春香习惯性地将茭白壳扔到身旁的绿色塑料框内,而捆扎茭白的塑料绳,则丢进了一旁的灰色框。在农贸市场卖了20年菜,她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分类处理自家摊位上的垃圾。绿框内,不仅有茭白壳,还有毛豆壳、玉米壳、烂菜叶等。而捆扎、装袋用的尼龙绳、泡沫箱、塑料袋等不可回收垃圾,归属地则在灰框。

“这两个垃圾框是免费发放的,还配套了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陈春香明白,通过垃圾分类,自家摊位的垃圾清运量大幅减少,环境也更整洁。更重要的是,绿框内的垃圾还能“变”成有机肥,一举多得。

五一路农贸市场目前已经实现了“净菜上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净菜’,是指无残留农药、茎叶类菜无菜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的‘五无’蔬菜,市民购买后,只需简单清洗切配就能下锅,基本不用挑拣。通过源头化管控,把残留农药、菜根、枯黄叶、泥沙、杂物等留在市场内,为市民户均减少20%左右的厨余垃圾。换句话说,‘净菜’不仅能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也为市民家的垃圾桶‘减减负’。”

垃圾分类,对于市场保洁员来说,也是一大“利好”。现在,他们无需再像以前一样,拿着大扫把逐个清扫摊位。他们只需将摊主初步分拣垃圾,分别投放于垃圾房的灰桶和绿桶中,等待专用收集车将有机垃圾送到垃圾处理站,就算完成任务。

据了解,自7月4日起,婺城区19个农贸市场和交易点全面实行净菜上市,通过在全区农贸市场全面启动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上市工作,助力解决厨余垃圾分类处置这一难点,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又一有力抓手。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将把“净菜上市”纳入放心市场、星级市场创建等工作考评体系,以后市民在市场里看到“诚信经营流动红旗”,就知道这家经营户的净菜上市、垃圾分类值得信赖了。

首个果蔬垃圾分类处置设备运行

在五一路农贸市场的一个出入口,笔者看见有一个“净菜入户”分拣处,旁边正好有刚买完菜的市民在剥着毛豆,把垃圾扔进了专门的垃圾桶内,边上还放置了一个砧板,方便市民处理肉类和蔬菜。“这个分拣处也是最近才有的,方便我们把菜择好了再带回家,这样家里厨余垃圾也少了。”刚买完菜的许阿姨对着分拣处连连夸赞。

在分拣处的墙面上,不仅宣传了婺城区抓住家庭厨余垃圾减量这一核心提出“家庭厨余垃圾七部曲”,还引导具体做好唱响提篮买菜→净菜入户→餐桌控量→光盘行动→精准分拣→精准投放→践行绿色低碳新生活,助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菜叶、果皮、肉皮、动物内脏……农贸市场一直是垃圾“高产户”。在这些地方,越来越多的有机垃圾正通过“捷径”,走向最该去的地方——就近的垃圾处理设备。扔掉的果蔬在城市是垃圾,在农村则是很好的肥料。以前市民买到的菜,不少菜叶要变成垃圾,不仅加重城市垃圾处理负担,而且容易腐烂,产生异味,污染环境,如今绝大部分蔬菜垃圾留在市场可以得到资源化处理。

那么,市场的果蔬垃圾将去往何处?日前,五一路农贸市场内,首个果蔬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开始运行。“这台设备从日本进口,一次性可以处理数百斤的果蔬垃圾,处理后得到的不是废物,而是可以再利用的肥料。自从有了这台机器,每天市场里产生的果蔬垃圾就不用愁去处了,按照这台机器的处理速度,一天可以处理好几吨果蔬垃圾呢。”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婺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积累的丰富经验,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农贸市场摊主初步分拣、保洁员二次分拣、有机垃圾处理站精细分拣,再将有机垃圾最终变成有机肥。“有机垃圾在源头就地处理,减少了运输、处理垃圾工作量,减少有机垃圾腐烂产生的臭味,有效避免有机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