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起牛郎织女,我们在谈论什么
原标题:爱情与家庭:当谈起牛郎织女,我们在谈论什么
又是一年金风玉露相逢时。牛郎织女银汉相隔,终而于今一期一会,这似水柔情,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流淌,得谓“胜却人间无数”。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很多人的童年里都会有在夜空下看着天上星星、听家中老人讲述鹊桥神话的温情回忆。这是包含着古代先民对天上星宿的瑰丽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寄寓的动人传说,是七夕节的起源。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讲得很生动:在耿耿银河的两岸,一边是牵牛星,一边是织女星,古代先民长期
把它们作为指向方位的星宿。而两星为何隔着银河相望,人们发挥想象,神话传说应运而生——“牵牛”和“织女”逐渐被想象为情侣,天妒此情,二人每年只得在七月七这天通过鹊桥相会。牛郎织女传说的内容随着七夕节俗的发展逐渐被丰富,七夕节也因此传说逐渐被赋予“爱情之节”的底色。
“牛郎织女之情,包含着穿越时空的婚恋观。”李汉秋感慨道。节俗传袭至今,我们不仅仍感动于牛郎织女的感情传说,更感动于他们选择伴侣注重品格、对待爱情忠诚坚贞的高尚情操。
牛郎与织女间超越了浅薄与物质的感情,是为高尚婚恋关系的典范。李汉秋指出,织女本是天上的公主,但她为什么不流于世俗,选择嫁于了一位人间的普通农夫?因为她把人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她看中了牛郎的忠厚、诚恳、勤劳,宁可抛弃优越的生活、反抗天帝的命令下嫁人间,与牛郎住在茅草房中共同经营朴实的、平民化的家庭生活。牛郎对自己的妻子和家庭,也是一心一意、诚心诚意地呵护。因此,牛郎织女展现了一种追求高尚人格,不重权势财富而重品行完善的先进婚恋观。
2010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指出,七夕节要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主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提出牛郎织女传说蕴含的“不离不弃、忠贞不二的爱情观,夫妻和睦、白首偕老的婚姻观以及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观”,可谓七夕节主题的凝练表达。这些观念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扬。
李汉秋表示,牛郎织女传说蕴涵的优良传统观念是健康的、积极的,符合社会精神生活需要,能够与时代相融、与当今婚恋观相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陈童说,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想象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今人与古人在七夕佳节中怀有的追求美好生活、珍惜物候时令的心情却始终相通。
七夕不仅是情侣、夫妻的“专利”,在古代,也被称为女儿节、乞巧节。陈童表示,传统的七夕节以女性为主角,是年轻的女性对月乞巧、祈愿美好生活的节日。在这一天,女子或对月穿针,表达自己对手巧的向往,或寻喜蛛结网,以此作为织女对她们乞巧的回应。此外,如果能在佳节氛围中留心观察与感悟,逐渐获得对正确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的认识,更是增进自身修养、铺垫美好感情的两全之举。(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