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是一群人的狂欢
←丰收的喜悦。↓鱼虾满仓是“讨海人”最期待的事儿。桑风柏 摄
大观新闻记者马云云
十几年前,大黑石没有“荧光海滩”这种网红的噱头,它只是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一个普通的小渔村。那时的海岸线全都是礁石,游客稀少,海带和浮游生物野蛮生长。原生,自然。
在村里,最多的就是渔民和果农,开海和丰收是最繁忙的时节。早上三四时,“讨海人”都装备好了行头,伴着夜光出发。彼时的海边已经热闹非凡,发动机的轰鸣,人们的交谈……撒网、收网,充满期待的一天开始了。
在此之前,赶在休渔期前的“最后战役”也是一桩大事儿。靠海吃海,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造福一方百姓,也是乐事。
距离大黑石七八公里处的三涧堡街道石付村,每逢开海之日,便是著名的海鲜大集开市之时。下午3时30分开场,过了一个小时集上的宝贝就少了大半,可见样样货真价实。早年间,来这里选购的大多是周围村民,也有镇上的。这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房摇身一变成了别墅,从市内来的路途也大大缩短,名不见经传的小市场乌泱泱聚集了很多人,这让渔民们越发兴致勃勃。
我喜欢逛这种原生态的市场,单是看人们展露笑颜就很满足。早上捕获的海鲜活泛得很,价格却是市内的一半还少,一边是满载而归难掩笑意的访客,一边是不愁销量得意洋洋的摊主,一天的舟车劳顿就在迎来送往的交接中释然了。
海兔、海螺、海虾、刀鱼、鲅鱼……多数海鲜用它最具生命力的挣扎展现在人类面前,而人类眼里却早已经是烹饪后的垂涎模样。
临近收摊,渔民们依旧不遗余力地吆喝自家的宝贝。心中默念家中人口喜欢的海鲜种类,蠕动的虾爬子,悠闲地喷着水的蚬子,长相不雅的蛏子,近几年被吹捧无度的海蛎子……没走几步已经收获颇丰。
众多海鲜中,我最爱螃蟹,尤其是蟹黄,当肥腴绵润的蟹黄送入口中,只觉得人间太值得。记得《舌尖》里探究了糟蟹的做法,大体就是将活蟹浸在调好的酒渍里,那时我竟觉得做一只醉生梦死的蟹也挺好。
6月时结识了一位“食神”,当我这种厨房青铜遇到王者,只能膜拜。老师姓“范”,将每日的餐食做法记于朋友圈,称为“范馆”。很多人会做饭,鲜有人知其美妙并乐在其中。搜集“范馆”海鲜做法时,脑中莫名浮现出几个字:性感厨神,在线烹饪。
赶海是渔民骨子里的事儿,一辈子难割舍。外公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沿海渔村,从部队转业后选择留在大黑石。50多岁后已经没有机会下海捕鱼,但经常会看到他在家摆弄渔网,问他补来干吗,他就笑笑。每天都得吃点儿海货,天气好的时候会用收藏的渔网在阳台晒鱼干。他跟我们讲过年轻时叱咤风云的“水上漂”轻功,对海鱼的烹饪方式轻车熟路,得到孩子们的赞美后,会露出一丝慌张的小确幸,也是可爱。
最近几年,得了空闲就会到大黑石小憩。傍晚时分,吹着海风,听着虫鸣……喂喂,快醒醒,辛勤的“讨海人”已经开始营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