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垃圾分类进入倒计时 智能垃圾箱试点取得成效
今年7月16日,辽宁省住建厅转发住建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从现在起全省14个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沈阳市和大连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至90%,各市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100%。
大连的垃圾分类已经进入倒计时,普通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怎样?分类垃圾箱是否已经普及?居民是否能够自觉投放?环卫工人在收取垃圾时,是否能做到分类回收?近日,全媒体现场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居民知道垃圾分类但分不明白
70多岁的张大娘住在老城区,小区也是未封闭小区,她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她早从报纸、广播中了解到了,在平时生活中,她也知道应该分类,有一次她还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学习过。不过实际生活中她还是掌握不好,“岁数大了,记不住哪些垃圾应该归入哪一类。”张大娘不好意思地说,社区里的老人和她有同样的感觉,对垃圾分类,大家都不知该如何应对。
和未封闭小区相比,封闭小区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做得稍微好一点。一位中年女士在投放垃圾时,已经将饮料瓶与生活垃圾区分开。这位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现出不好意思:“我没做到垃圾分类,就算了吧。”该女士说,她有心想进行垃圾分类,可真正拿起时,又不知道该放入哪类垃圾箱。有时太着急,就随便扔到一个垃圾箱里算了。
现场分类垃圾箱多数成摆设
记者连续走访了我市多个未封闭以及封闭小区,发现几乎所有垃圾箱上,都有明确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字样,也有些小区的垃圾箱配置得更齐全些,摆放了四种垃圾箱,即“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虽然垃圾箱上有明确标识,但记者站在垃圾箱前发现,居民在投放时,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不少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有害垃圾都可以准确判断。标有“有害垃圾”的垃圾箱内,放置的几乎都是电池、灯管等,其它生活垃圾少之又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多年前,小区还没有“有害垃圾”箱时,他就将这种垃圾单独存放了。
智能垃圾箱试点效果很不错
采访中记者在部分新小区里发现了智能垃圾分类箱。这种垃圾箱除了四大分类外,“可回收垃圾”又细分为“金属”“玻璃”“塑料”“纸张”。且有图示,一目了然。
在甘井子区第五郡五号地小区的智能垃圾箱前,一名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居民投放。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款智能垃圾箱也是在普及阶段,居民在投放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垃圾时,垃圾箱进行智能称重,换成积分,居民可使用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品。
智能垃圾箱的归属单位、大连森惠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王总介绍,他们从2018年4月起试点投放智能垃圾箱。目前试点了4个小区(第五郡五号地、壹品天城、半岛欣座、泉水公租房),一年多来,效果不错。尤其是投放可回收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物品,得到了不少老年居民的认可。以第五郡五号地2000户左右的居民体量,他们每天至少需要上下午各回收一次垃圾,之后进行二次分拣,如纸张分为纸盒、报纸和书本,塑料分为透明和非透明等。再将这些分好类的可回收垃圾直接运送到对应回收企业。
采访中,王总特别提到,智能垃圾箱在4个试点小区运转比较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个垃圾点前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值班,随时随地指导居民。
环卫多数混装垃圾很难细挑
居民未将垃圾分类,随意投放,回收环节又是怎样的呢?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环卫工人定点到环卫点回收垃圾时,将各个垃圾箱里的垃圾统一装袋后直接扔到垃圾车上运走了。环卫工人表示,这些垃圾随后将统一送往梭鱼湾垃圾压缩站。
也有环卫工人表示,有时候他们也会将明显的可回收垃圾挑出来。但对于多数混装垃圾,很难细挑。环境清洁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清运只是垃圾分类的中间环节,前端居民垃圾不分类,后端垃圾处理企业不分类,让环卫工人在回收时进行分类是不现实的。
文/全媒体现场新闻记者赵卓
图/李传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