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大发展发展环境更和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连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市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连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保障全市居民“病有所医”。1978年,大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43个,比1949年增长1.5倍;床位15570张,比1949年增长9.2倍;卫生技术人员17950人,比1949年增长8.4倍;每千居民有床位3张、医生1.3名,分别比1949年增加床位2.4张、医生0.9名。2018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6个,实有床位49433张,卫生工作人员66979人,每千户籍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8.31张、执业(助理)医师3.65人、注册护士4.30人。2018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0.55岁,比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82年提高8岁。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317天,空气质量优的天数、达标天数比例均创下2013年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最高纪录,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5位。全市6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Ⅲ类以上)比例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消灭了Ⅴ类和劣Ⅴ类水体。13处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全部达标。

34个海水国控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了97.1%。完成6条河流8段黑臭水体整治,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专项督查验收的城市。全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7分贝,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次达标率昼间为93.3%、夜间为71.3%。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50%。能源供给结构优化。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明显增加,占全市发电量比重达到61%。

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连市民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合作、创新、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更加自信、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极大提高。2005年,大连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此后连续4届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5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滨城爱心涌动,“大连义工”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在国家统计局开展的15个副省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中,大连多次名列第一位。全市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首批捐款捐物价值达到3.6亿元,列东北地区城市第一。2015年至2016年,选树大连市道德模范15人,44人荣登“辽宁好人·身边好人”榜,8人荣获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底,全市共有志愿者127.9万余人;2018年底,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项目1万余个,志愿服务组织7700余支,其中全国及省、市各级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67个。在全国两届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大连市荣获最美志愿者1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个,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居冠。(记者张玮炜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