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小菌棒 农业产业化项目协作结出硕果

——贵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主题采访活动纪实(上)

■编者按

从1996年起,大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六盘水市。2018年,两市扶贫协作上升到省级层面高位推进。

2019年5月,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率队到六盘水市开展扶贫协作,要求大连六盘水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劳务协作力度,深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协作,拓展工业领域合作空间,推动两省扶贫协作和交流合作取得更大成效,让贫困群众获得实惠。

2019年10月21日-24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山海倾情,决战脱贫”贵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主题采访活动在贵州“兵分八路”同步展开。作为辽宁团成员,记者首次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围绕农业产业化项目协作、工业领域合作和教育医疗劳务协作等三方面进行了“36个时辰”的奔袭式采访——

我们从贵阳市南明区出发,在3天时间里先后走访了六枝特区大用园区的大樱桃和食用菌产业,水城县力威铝业、石鑫玄武岩两家科技公司和姬官营菌种厂,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和人民医院,以及钟山区水月异地扶贫安置点。

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是两地百姓、企业和政府满怀激情携手奋进、决战脱贫的积极行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已开花结果。

记者赵蕴颖

寒露过后,霜降之前,六盘水市的日均气温已降到13℃,采访期间,就没见到过太阳,“中国凉都”名副其实。虽然身上冷,但是一个个采访点走下来,心却越走越暖,那些因大连对口帮扶而脱贫的农户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明媚。

大连大樱桃一斤卖80元,脱贫致富的信心也随之“翻倍增长”

10月21日12时50分,贵阳小雨,因为担心路况,在结束了上午的启动仪式后,辽宁采访团一行9人匆匆吃了口饭,比计划提前40分钟出发了。出贵阳,经沪昆高速、都香高速,转S102、G356,一路穿行在云贵高原的山地和丘陵间,大约3个小时后 抵达此行第一站——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镇的大樱桃研发示范基地。同行的记者说“这地儿打着导航我都找不着。”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台地上,六枝特区有着最适宜种植樱桃的土壤和气候。

六枝特区扶贫办副主任吴峰告诉记者,这里的樱桃种植历史悠久,种出来的樱桃皮儿薄、汁水足,“特别甜,但不耐存放,上午摘,下午就得吃,都等不到第二天。”因此每年4月中下旬樱桃成熟的季节,当地就会举办樱桃节,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最好的价钱能卖到三四十元一斤”。由于只能吃不能带,当地樱桃的经济价值就没那么高,在创收和产业扶贫上发挥的作用也没那么大。

为改良品种,2013年六枝特区建起总面积1.8万亩,覆盖大用、落别两个乡镇的樱桃种植基地。但因品种不适、技术支撑不够,导致大樱桃花多果少、坐果率低、裂果率高、品相不好。而作为国内重要的大樱桃产区,大连的大樱桃栽培技术全国领先。为此,六枝特区引进大连市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大樱桃研发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实际投资1004万元,大连援建资金400万元,目前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2018年5月,作为佛伦德派驻六枝特区的专家,张桂荣、刘宝东夫妇来到这里,从接到任务到动身,只用了一周时间。一年多来,张桂荣就回过一次大连,刘宝东连春节都坚守在基地。克服了最初对气候、饮食的极度不适应,以及和当地农户在语言沟通方面的困难,夫妻二人对樱桃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不仅要操心樱桃,还要传帮带,教当地人樱桃种植的“诀窍”。今年5月,基地4个大棚实现了头一年全部挂果,1号棚84株均实现盛挂果,产量630公斤,产值7.56万元。示范带动整个基地实现挂果6000亩,产量达3万公斤,产值达360万元。

52岁的布依族女子杨朝凤是大用镇牛角村人,目前在基地工作,月收入2000元钱,“一斤大樱桃能卖80块钱!”杨朝凤喜悦溢于言表,显然也极大增强了“杨朝凤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据了解,通过“三变”改革、土地流转、异地置业、基地务工等方式,大樱桃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1230户、4960人增收,“樱你而美、山海情深”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小菌棒带动大产业,保障大民生

从大樱桃基地出来的路上,吴峰告诉记者,大连市甘井子区与六枝特区对接以来,2018年至今已先后投入资金7000万元。怎么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六枝特区专门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把关资金使用方向和项目筛选,“重点倾向能够带动产业发展、保障农户生活、调动百姓积极性的项目”。

六枝特区食用菌产业基地就是两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围绕当地“茶、菜、菌、果、药”五大扶贫产业,重点援建的食用菌基地之一。基地按照“1+N”模式建设,共投入大连援建资金1770万元,其中,核心区大用园区占地700亩,生产菌棒及菌菇的分拣、储存、加工、销售等,带动月亮河、关寨、牛场等乡镇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1500亩。自2018年3月开工建设至今,已生产各类菌种15万包,生产香菇菌棒150万棒。

总经理杨枝兴告诉记者,项目达产后,可带动1800人就业,目前已解决673人就业,其中贫困户300人,户均年增收3万元。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含大连援建资金)量化入股(转化为公益岗位资金),每年分红151.4万元,联结贫困户860户3028人,户均年增收1750元。流转土地2200亩,每年土地流转费176万元,带动1100户3520人,户均年增收1600元。

在水城县海拔1700米的杨梅林场,空气纯净而冷冽,六盘水市规模最大的姬官营菌种厂就建在这里,占地面积142亩。自今年4月投产以来,19条生产线全开,主打产品是香菇和黑皮鸡枞。副总经理杨建祥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菌棒能产250克到300克黑皮鸡枞,500克的成本价约2元,空运到福建、广州、深圳等地,能卖上三四十元,利润相当可观。菌种厂目前供给陡箐、玉舍等13个乡镇的27个基地发展食用菌,产值达8968万元,能够解决400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00多人。

按年产菌棒1亿棒计算,姬官营菌种厂年产值可达4亿元,利润1亿元。目前姬官营菌种厂稳定用工人数近300人,人均年收入2.8万元。47岁的姬官营村彝族村民杨朵,从去年5月菌种厂开建就在这里开叉车,“月收入3000多元”,杨朵告诉记者,村里的荒地多,人均摊不上一亩好地,以前种地一年收入也才两三千块钱。

据了解,2019年,大连财政援助资金在姬官营菌种厂投入2300万元,量化入股分红二次分配由县财政统筹覆盖460户贫困户。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