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有一部你不知道的“写生史”

老宅错落,旧影浓缩,拎着画板,带着颜料游走在旅顺太阳沟的街头巷尾。调色盘上交织历史的杂色,画笔将眼前的老街定格,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止。

在太阳沟街头,有一群写生的学生,他们为老街画像,自己也成了风景。

我安静地记录下他们的样子,老房子散发着文艺复古的气息,对于爱画画的人来说,这些老建筑处处是美,它们是特别的静物。

没有车水马龙,这里甚至连个像样的超市也没有。但它沉静、质朴,太阳沟的时光总能慢慢让人褪去浮躁。几个学生分散在路口,找个地方一坐,看看石板路、老建筑,就这么发着呆,灵感“嗖”的就来了。没错,太阳沟是画家们写生的天堂,画上的老建筑映衬着历史的味道,脚边卧着的猫,似乎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标配。

“建筑是石头编写的历史”这句话,在这里获得最佳诠释。太阳沟区域东起解放桥,西至太阳桥,北起革新街,南至海岸。历史街区、老城古建、百年古树,石头砖瓦间充满历史气息。

据估算,每年大约有3万人次来到太阳沟写生,学生、美术爱好者、画家大师经常驻留于此,他们走到哪画到哪,将笔触深深投入这个“没有时间的地方”。

“旅顺有很大的文化挖掘价值,写生是对大连风貌的一种重要记录。”大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石峰说。认识一座城市的方式有很多种,绘画是最为奇妙的一种。石峰来太阳沟写生多年,他一直关注着太阳沟的历史、人文和美学价值,他的百余幅作品早已和这些老建筑之间建立了朋友一样的亲密关系。

“我的历史情结驱使自己放弃了很多现实的题材,我更喜欢独行,去思考、去面对那些无人问津的古迹和遗骸,哪怕是想象的,也要去画我心中的风景。” 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士斌说。陈士斌对都市逝去或隐秘的记忆有着浓厚的兴趣,太阳沟则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当线条与线条交错,色彩与色彩碰撞,历经风雨的日俄时期老房子、老街道在陈士斌的画作里闪光、呼吸。他把感情深嵌于每一笔,用作品描摹百年沧桑。

“1993年,我带学生来写生,从此开始了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旅顺。”大连市第十五中学老师薛继斌说。26年来,薛继斌走遍了太阳沟。踏着老街区的足迹寻访历史,逛遍了街市巷口,篱笆墙、柴草垛、老房子是他画作中的主题,龙柏、银杏树、樱花以及上千棵百年古树与建筑交相辉映,太阳沟是他心中最美的“田园城市”。

其实,不光是太阳沟,大连这座城市从来都是画家的“打卡地”。在傅抱石、吴作人、关山月、许幸之等大师巨匠眼中,大连是一个适宜不断入画的海滨城市。这些“老画像”,穿越了大连的前世今生。1953年,国画大师柳子谷来大连写生。闲暇时,他最爱到劳动公园,绘制了多幅写意小品,《大连劳动公园》就是那时的作品。书画大师吴作人用他的画笔,在1956年多次游览星海公园,创作了《日落》《大连滨海》《黑石礁》《大连星海公园》等多幅油画。国画大师傅抱石亦偏爱滨城,曾于1961年来大连写生。他精心绘制《星海公园》《棒棰岛景象》《老虎滩渔港》《旅顺海滨浴场》等画作,现在都成了炙手可热的藏品。他告诉学生:“大连的老虎滩、星海公园,旅顺的许多胜景都足以令人不断描写。”2016年广州华艺国际的春季拍卖会上,傅抱石的《棒棰岛景象》以1150万元的拍卖价格成交,是迄今大连题材画作中最昂贵的。

60多年来画家笔下不断生成着的“大连”,虽然不全面,但也渐渐汇成一部大连写生史。这些自然、生态、人文的“大连”,在一笔一笔的水墨、淡彩或油彩中,生津、生辉、升华。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