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奈之路上感受莫奈印象

提起世界绘画大师莫奈,我们对他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的名字及代表性作品多为世人略知一二,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其艺术之路并不全然了解。前不久,由大连美术界七人组成的代表团赴法,沿着莫奈(1840年-1926年)艺术实践的轨迹,从大连友好城市勒阿弗尔、翁弗勒尔、鲁昂、吉维尼一路追踪到巴黎,顺路走过和莫奈成长有关的埃特勒塔、巴比松,在巴黎他们参观了橘园美术馆、蒙马丹-莫奈博物馆和奥赛博物馆,似乎此行迈出的每一步都踩在莫奈的脚印上……

/ 特约撰稿李元 /

勒阿弗尔:

异国相逢的快乐

出生于巴黎的莫奈,5岁时随家迁至日益蓬勃发展的新兴港口城市勒阿弗尔。他的绘画天赋在15岁时已崭露头角。莫奈在学校为客人绘制摹仿卡加等名家的人物漫画,以每幅20法郎出售,销路很好。漫画使他与名气颇大但饱受争议的画家欧仁·布丹相识。莫奈放下高傲自负的态度,师徒很快形成彼此依赖的关系。

从勒阿弗尔马尔罗美术馆展出的大量布丹作品看,他对莫奈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位善于描绘天空与流水的画家,在写生实践中强调光线变化对画面的影响,由此锻炼莫奈对光与色彩的表现,而不是像传统那样强调光影和造型的重要。

在勒阿弗尔中心广场有一个巨大的方型水池,百年前它直通港口。池边正面立着一个印有布丹油画的展示牌,那里就是布丹当年写生作画之处。画中港口风景的百年变化对比,显示出城市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勒阿弗尔是大连的友好城市。2015年,两市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之际,勒阿弗尔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辉煌·陨落——拿破仑·波拿巴文物展”曾在现大连博物馆展出。这次参观中一眼看见4年前在大连见过的拿破仑遗容面具,异国相逢的快乐油然而生。

翁弗勒尔:

“在日益变美的自然中

描绘一切风景”

1864年,莫奈邀请好友从鲁昂乘船沿塞纳河顺流抵达翁弗勒尔。其后的几十年莫奈经常会来翁弗勒尔,有时候会租间画室安心创作。翁弗勒尔是塞纳河的入海口,风光旖旎,莫奈曾精心描绘古老的格雷斯圣母小教堂的样子。

母亲去世后,莫奈一直和家人关系紧张,创作也不稳定:一方面要追求自己艺术上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父亲和寡居的姑母对他的接济时断时续。莫奈只好在勒阿弗尔、翁弗勒尔和巴黎间奔波,极不安定,像极了未成名前大画家的宿命。

在翁弗勒尔,莫奈画了不少名作。据说他仅用4天就完成《穿绿衣的女士卡密尔》,画中人后来成了莫奈夫人,她带着儿子随莫奈漂泊。

还是在翁弗勒尔,面对大自然美景莫奈说出他的名言:“在日益变美的自然中描绘一切风景。”

随后,莫奈和老师布丹重逢于翁弗勒尔,他们一起在画室工作。如今翁弗勒尔城中辟有布丹美术馆,馆中4楼能够望见港口。翁弗勒尔的美景,促使莫奈在飞扬的情绪中,画笔更加自由。莫奈一直为参加巴黎沙龙展而努力,由于个性及艺术己见,他与评委和社会都存在矛盾,好在他有知心的师友可以相互扶持,困难中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鲁昂:

把忧郁画进大教堂系列画作

莫奈第一次去鲁昂是1872年参加鲁昂市画展。这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且活力迸发的城市,更适合莫奈的性格。他不仅比计划停留的时间长,而且创作颇丰,还有观念的转变,他不再排斥在作品中表现工业题材,传统与现实在题材上不再割裂,创作更加丰富。

翌年,他创作出最知名的作品《日出·印象》。在落选官方沙龙而自办的展览上,这幅颇受争议的作品在无意中将“印象派”的名称定格在艺术史中。很快同道艺术家又举办了第二次印象派画展,尽管展览成了评论家加大火力抨击的事件,但莫奈随后被确认为印象派的首领。第三次展览后,评论仍充满敌意,但两派都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展览。

艰难仍旧困扰着莫奈,雪上加霜的是,妻子卡密尔在经历疾病缠身的痛苦后,离他而去。

1880年秋,莫奈去看望他在鲁昂工作的哥哥莱昂,开启了他以后对鲁昂的多次造访。和那些被神话的“草垛”相类似,1892年起他不断来到鲁昂大教堂对面的房间,就为了表现不同光线照射下大教堂的变化。

这是件耗费精力的工作,他抱怨:“梦中,教堂从我的上方压下来,教堂是蓝色、粉色或者黄色的。”他精疲力竭,精神上又很满足。就算在扩建吉维尼“睡莲”池塘的忙乱中,莫奈还在现场描绘大教堂的不同。最多时他同时画十多幅作品,把忧郁统统画进了作品,却把自己从精神中解放出来。就这样教堂系列画作成了莫奈忧郁释放的载体,感染着受众。

吉维尼:长眠之所 梦幻之地

1883年莫奈在巴黎举办个展,《美术公报》评论说:“莫奈先生是一个具有独特视觉的人……为了正确感知莫奈先生的画,人们必须超越第一印象……大自然给了他印象,他又记录下印象,这也是艺术家应该做的。”现在这些评论仍然有助于理解印象派艺术,尤其是莫奈。但这都难以改变莫奈的窘境,他匆匆忙忙决定搬去吉维尼,没想到这就是他余生的家。

缓缓走进这个小村子,似乎每一步都与莫奈有关。村口是莫奈画过的小教堂,如今他长眠于此。村子里家家种植鲜花,草垛、玉米地围绕着莫奈花园,还有一个现代风格带地下室的小美术馆,大树、森林、农田和河流遍布村子周围,把游客带进莫奈营造的艺术世界中。

住进吉维尼是莫奈好运的开始:带大花园的家,宽大的工作室,作品进军伦敦、柏林艺术沙龙,获得成功,卖画所得达到高峰,从此莫奈再也不用为经济忧虑。

灰色、黄色、蓝色、紫色、红色的五垛稻草,是一天中不同时刻面对同一场景的作品。莫奈曾传奇般讲解不同光线下色彩如此丰富的发现:“再来一块画布!还要来一块画布。”每种效果都被莫奈画下来,他不断等待新效果出现时就开始画另一块布。莫奈通过自然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描绘出戏剧性的色彩来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他丰富的情感。

人们都熟悉的《睡莲》系列首展是在1909年,观展者迷恋于作品“中午的华丽和夜晚的诗意”以及黎明时“桔黄色调子”,一直到黄昏“透明的影子”。48幅描绘睡莲的作品被称为《水上景观系列》,相较于草垛和大教堂,这组作品色调微弱变化的细节被普遍认可,不同的变化清晰分类了池塘被画出的时刻。梦幻般的效果被接受并广为流传。如今他的巨幅睡莲散见于世界各大艺术馆,而巴黎橘园美术馆内的作品更是把震撼推向顶点。

1926年12月5日,莫奈在吉维尼逝世后,被安葬在村口教堂后面的家族墓中。从大门进去往右爬上一个不大的斜坡,就是莫奈的长眠之处。大理石十字架位于墓后部,周边种满各种开放的鲜花。村子另一头是莫奈带拱门的花园和睡莲池,每天迎来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