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地名琐记》里蕴含的鲜活风土人情

/ 李华家 /

大连地方史资深专家、旅顺博物馆原副馆长韩行方先生编著了《旅顺地名琐记》一书,这本书共分为十章,选取了旅顺口、牧羊城、龙引泉、黄金山、白玉山、万忠墓、太阳沟、水师营、后石山、东鸡冠山10个有代表性的地名进行深入研究,意在探究历史的真相。

地名,是某一地域的名片和信息卡,它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存储着丰富的人文地理信息,蕴含着鲜活的风土人情。准确地把握旅顺地名的来历和内涵,有助于对“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解读。

第一次与读者见面的地名成因

旅顺黄金山不产金子,为什么叫黄金山呢?这个名字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黄金山的原名“荒山”“荒井山”,后来演变为“黄山”“黄井山”。“荒井山”一名,可以理解为“荒废了的鸿胪井所在的山”。因“井”与“金”音近,天长日久,便谐音为“黄金山”,寓意富贵吉祥。

在太阳沟一章中,不但介绍了太阳沟名字的由来,还介绍俄国强租旅大时期开发太阳沟所发生的事情。太阳沟的名字自清末就有了。据阿列克谢耶夫1901年给沙皇的奏文中称,“这里除仅有两个小村庄以外,从无中国人居住”。奏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村庄:一个是张家村,居住在215医院墙外河沟以西的地方;另一个是韩家村,居住在215医院墙外河沟以东的地方。奏文中说,“渡桥便为太阳沟,有几家张姓以捕鱼为生,帝俄以金钱驱移于刘家沟等处”。这里的渡桥指的是现在的解放桥,意思是说,过了桥就是太阳沟。太阳沟地势平坦靠近大海,这里夏季凉爽,冬季因东、北、西三面有山的阻挡,北风风势减弱,加上太阳照射,气温相对暖和。中间地带有南北走向的一条河沟,故有“太阳沟”之称。有网友曾探讨“太阳沟”的地名与日本的“太阳旗”有没有关系?我认为从命名的时间和地域环境两个方面看,“太阳沟”与日本的“太阳旗”毫无关系。俄国强租旅大时期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沿用了太阳沟这个老地名。前些日子,大连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图片,是日本人1912年绘制的太阳沟新市区图,在河沟里清楚地标注“太阳沟”3个字。

引起读者思考的问题探讨

《大连通史》称:“位于旅顺口区铁山镇刁家村西南的丘陵台地上……为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津城址之一,是渤海南下和山东半岛北上舟楫往返的重要口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远古直至秦汉,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海上交通的路线应是从今山东蓬莱经庙岛群岛到辽东半岛最南端之港湾——牧羊城附近的老船坞。牧羊城下老船坞的作用为什么被人们淡忘了?原因是明代以后,由于造船技术的提高,舟人们驾大船穿越浪大急流的老铁山岬直抵旅顺口,老船坞的历史作用就逐渐减弱了。

白玉山位于旅顺城里的中心地带,旧名 “西官山”。据说李鸿章在光绪七年(1881年)冬第一次考察旅顺港口建设时,曾“登岸察勘”,来到此山,听随从介绍此山时,随口说道“远有黄金,近当为白玉”,遂有“白玉山”之名传世。上述说法,只是民间传说,实际上李鸿章的幕僚马建忠1880年来旅顺后,在其所著的《勘旅顺记》中就已经多次提及白玉山与黄金山了。这段文字说明“白玉山”这个名字就是当地老百姓起的。那为什么叫白玉山呢?我曾看过一段文字记载,早年间,白玉山上没有树木,岩石裸露山体发白,远航的船只从旅顺口外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色的玉石镶嵌在“口子”上,故名白玉山。

在介绍龙引泉一章时,作者对龙引泉修建时间有其独到的见解。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这一说法最初出自日本殖民当局1917年出版的《大连及旅顺水道》一书。此种说法不可信:其一“1879年说”不符合历史事实,此时李鸿章及其僚属尚未抵达旅顺。其二“1879年说”没有文献依据。1888年立的龙引泉碑之时,建港工程由法国人德威尼承包的合同签订不久,关于铺设“十里长管”工程尚处于筹备阶段,“应于其上”的“应”字,表明“暗埋铁管”尚属预期中之事。1889年1月20日,《旅顺兴办船坞片》的奏折中,李鸿章首次提及“自来水”。龙引泉作为旅顺建港总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建港工程的第二阶段,即法国人承包之初。1990年全面竣工。较之英商在上海建杨树浦水厂供水(1881年8月始建,1883年1月建成)尚晚一些,可称之为“东北地区最早的自来水事业。为了同外资有所区别,我采用了一种比较折中的说法——旅顺龙引泉是清政府投资兴建的国内最早的城市给水工程。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