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尚”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扎实推进

记者吉存

对于老百姓来说,垃圾分类不是个陌生的字眼,但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种“新时尚”。

昨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对标上海,结合本市实际,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2017年12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全面强制分类。按属地化原则,组织街道对辖区内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基础台账,确定全市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4053家。细化分类标准,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进行宣教指导,推动各单位按要求建制度、配设施、搞培训、做宣传、抓监督。市区两级对强制分类单位开展检查考核和执法监督,建立考核通报制度。目前,市内五区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

按照住建部要求,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我市采取“广泛试点,总结经验,复制推广”的模式,推动居民分类示范小区按标准设置分类设施,组织分类宣传、入户指导和源头督导,对居民分类投放情况设置公示牌,制定分类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分类收集统计台账。截至9月末,中心城区已建成垃圾分类示范街道25个,占比71.4%;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125个,占比86.6%;覆盖居民64.29万户,占比75.5%。

在分类投放环节,快速推进分类设施建设,在原有单一垃圾桶的基础上,新增有害、可回收和易腐垃圾分类箱桶15000余个,同时建立垃圾投放点督导员制度,市内五区目前已配备督导员2300余名,引导居民源头分类,现场监督指导。在分类收集、运输环节,配备专用车辆分类运输,市内五区已配备易腐垃圾专用车24台、有害垃圾专用车11台,确保对分类投放的垃圾实现专车分类运输。在分类处置环节,完成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新增建筑垃圾处置能力800吨/日,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200吨增加到800吨,中心城区焚烧处理能力占比将超过80%。随着四个环节的逐步完善,垃圾分类质量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剩余不可焚烧、不可利用、必须填埋处置的垃圾总量将从目前的60%降至20%以下。截至9月底,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