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辽宁大连拉树山村:从普通小渔村到“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作者:王晓璐 裴廷安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全国共有442个村镇上榜,大连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大樱桃)名列其中,这是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村。昔日的沿海渔村如何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村、富裕村,并昂首跨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行列?请随记者到拉树山村一探究竟。

鸟瞰大连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

调结构 渔村变成樱桃村

地处新区西北部沿海的拉树山村,是个只有600多户、1700多口人的小渔村,过去祖祖辈辈都以海上捕捞为主业,最多的时候全村有近400多艘渔船,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常年在渔船上作业。由于全村丘陵起伏、土地瘠薄、干旱缺水,4000亩耕地只能种植粮食作物,靠老年人和妇女打理,十年九欠,很多土地处于撂荒和半撂荒状态。然而,近些年由于海上资源日益枯竭,渔民收入逐年下滑,作业船只不断减少。为求生存,村里鼓励和引导渔民离船转产,到陆上寻找出路。

“20多年前,别的村已开始栽种大樱桃,村民收入不断增加,而我们村地里连一棵樱桃树都没有。没想到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樱桃树,家家户户都靠樱桃致富了。”今年已经90多岁的老渔民陈朝华告诉记者。为给村民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拉树山村多次组织村民到外村学习取经,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大樱桃生产创造条件。在部分村民的带动下,拉树山村大樱桃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迅猛发展。截至目前,符合条件的地块实现了应栽尽栽,种植面积达3600亩。

大连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的大樱桃远销全国各地。

转身份 渔民转身成果农

据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成波介绍,拉树山村最早种植的一批大樱桃只有200亩,是陈朝华、陈天英、王永洪等老渔民于2002年带头在自家承包地里种起来的。当时很多村民认为大樱桃有5—6年的空果期,是没有收入的,打了大半辈子渔又不懂技术,都在担心、观望。等到2007年头批大樱桃成熟上市,因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其所产的大樱桃以个大、肉肥、色艳、汁多、含糖量高、口感爽脆等特点被商贩抢购一空,这一下子点燃了渔民们种植大樱桃的热情,主动学技术、购苗木、修梯田、栽樱桃,渔民转身变成了果农,全村共有800多名渔民加入大樱桃生产行列,并成了行家里手。农忙时上山管理果树,农闲时出海打鱼、养殖,两条致富门路,收入更有保障。

“我家有18亩大樱桃,今年总产量达25吨,总收入达70万元,是过去海上捕捞收入的十倍多,这样的收入水平在我们村有很多户。”果农王玉兵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大连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为了延长大樱桃采摘收获期,给部分陆地大樱桃加盖防雨遮阳棚,延长成熟期。

促发展 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今年7月2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11家商业直播平台承办的“看美丽乡村”大型直播活动走进拉树山村,并以“金果果甜透拉树山”为主题,向观众和网友展示该村和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变化,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点击量突破千万。

据悉,拉树山村在推进大樱桃规模化生产的同时,适时将工作重心由增产转向提质,与多家科研、质检、销售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大樱桃质量安全体系,村里成立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组织果农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指导果农签约使用“大连大樱桃”标志,促进大樱桃生产高质量发展。2014年以来,拉树山村大樱桃先后获“大连市名牌农产品”、“辽宁名牌农产品”等多项称号。产品畅销全国300多个城市,并打进港澳高端市场。2019年全村大樱桃总产量达2500吨,总收入达75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突破4.3万元。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