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次+4亿次”他用这样的点击量回报大连
多数人这辈子无法体验拥有两个故乡的感觉,在这方面老兵伟哥比我们都有资格优越。
大连-德清,两个临水的城市,两个故乡,一“水”是南方的山溪,另一“水”则是北方的海洋,老兵伟哥得两水滋养。
生于德清,德清给了他“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成于大连,大连给了他“清爽通透,豁然开朗”。而老兵伟哥对大连的感情甚至超越出生地,因为是大连令他拥有了最难得的人生财富。
勤奋摄手
即使拍下十万张美景图片,老兵伟哥也还是一个执着的摄影爱好者。老天给他最好的禀赋是勤奋和慷慨,勤奋让他抓住了更多的宝贵瞬间,而慷慨让大连对他心怀感激。
海边的人物剪影。
这条路,朴素却非凡。
“7年多、5亿次”
与“两年多、4亿次”
新浪微博账号@老兵伟哥
发布原创微博13000多条,头条文章800余篇,目前粉丝数36.7w。
每月浏览量约500w,年总浏览量约6000w左右,微博注册7年多来总浏览量突破5亿次。
浏览量最大的作品《夜赏旅顺二0三樱花:惊艳了整个东北的春天》,浏览数20.7w。
今日头条账号@老兵视觉
发布微头条1300余条,文章300余篇,粉丝数约9300。
注册两年多来总浏览量约4亿次。
浏览量最大的作品《大连竟然长出了雪蘑菇——北京朋友表示很生气》,浏览数是20.7w。
老兵伟哥的粉丝除大连本地人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外地工作的大连人,北京、上海、深圳、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他们比大连人更执着地等待着每一次更新。
移居加拿大的“大连人@人楚楚”离开大连已25年,是铁粉,她留言:“感谢分享大连美图美景……我的故乡,我的海,我的城,25年前随夫漂泊到大洋彼岸,深深体会思乡之情……”移居美国的“Xinger”留言:“我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把你的照片搬运到我的脸书,然后收获一片惊呼……”
他的账号是“大连公共图片库”
老兵伟哥本名张伟,20岁因为当兵来到大连,一晃 27年。
1993年,他和军校同学一起登白玉山,没想到山顶一瞥,结成了他与大连的半生缘。沉重、沧桑、激情,年轻的张伟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从此无法放下。
2012年,他正式开始了对大连的影像记录,从此,他的业余时间“不是在拍摄,就是在去拍摄的路上”。他发布作品的账号成了一个公共图片库,各类媒体编辑、记者和相关单位时常来这里翻翻,老兵伟哥的态度从来都是:没问题,拿吧!
2019年年初,“老兵伟哥要转业离开大连”的消息传开来,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舍不得他。
然而终于还是到了离别时刻,12月5日晚,办理完转业手续,6日早晨,登上了返回老家的飞机,等待他的是浙江省湖州市文联,一个契合他专长的岗位。
“从此天涯相隔!再见,我的第二故乡大连……”微博中每一个字符中都透露着不舍。
自述
老兵伟哥27年的大连时光浓度太大,让他回到家乡的每一个辗转反侧里,仍然都是大连的味道。
于是12月6日后的某一个深夜,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谢谢你,我的大连!”打开手机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正躺在江南老家的床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一个叫“士林”的普通乡村,这里是生我养我的老家。时针指向凌晨四点,我突然从梦里惊醒,有一个声音在脑海回响。
窗外白墙黛瓦,一轮圆月将老家的屋脊照得雪亮。告别军旅离开大连,走出舱门重启手机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被许许多多留言和祝福感动,其中有熟悉的亲友,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大连人。
几天前,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浓浓的庄河口音,诉说着不舍和牵挂,尽管有些“海蛎子味”的乡音我没有听懂,但脑海里清晰浮现出寿龙岛老李那黝黑憨厚的容貌。
认识老李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是2009年冬天,大连遭遇罕见的低温天气,整个辽东半岛海边都积起了厚厚的海冰,一个“黄渤海海冰”的专题拍摄计划在脑海里成型。春节前的一天,我沿着黄渤海岸从大连出发,分别经过营口和丹东,最后一站选择了庄河海王九岛的寿龙岛。
第一次到海王九岛,其实是因为不知道去哪座岛,我随意买了一张前往寿龙岛的船票。当时,海面上漂满了洁白的浮冰。天寒地冻,寿龙岛上除了二十多户渔民,我是岛上唯一的游客。当时整个寿龙岛海边的岩石也被厚厚的海冰包裹,我在想如果这时候有一艘船带着我从海上拍摄那该多好……
正当我在海边望着连绵的海冰发呆的时候,一声浓厚的庄河口音问候从背后传来,这就是老李。也许因为同样有过海军经历,老李得知我的困难,二话没说就去邻居家借了一艘渔船,启动挂机绕着整个海岛行驶。
冰冷的海风中,我举着相机忘我地记录着难得一见的冬日海岛风情,同时被眼前这位陌生又热情豪爽的海岛渔民感动。回到岛上,老李把我接到家中吃晚饭,还准备了一瓶白酒和刚刚从海上带回的海蛎子。喝酒聊天中,才知道老李的全名叫“李德辉”,一位八十年代海军退役老兵,因为多年义务接送小王家岛的官兵,老李还是辽宁省拥军模范。
那一夜,平时极少喝酒的我彻底醉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我和老李结下了近十年的情缘——老李每次到大连市内办事总会打一个电话给我,也总是不忘给我捎上岛上的海货。
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我专程去了一趟寿龙岛看望老李,也为了兑现说了很多次的“再去寿龙岛”的承诺。老李又一次开着船带我绕着海岛转了一圈,海风中他还是那样黝黑,只是脸上多了一些岁月的沧桑……
这是我和一个普通大连人之间的情缘,很多很多这样情缘,让我对大连这片海无法分割。
我不会忘记在旅顺口太阳沟,一个大姐在窗口看见正在拍摄的我,把我喊到家里吃早餐,还把她亲手摘的野菜让我带回家;我也不会忘记每次走累了,晴天多肉咖啡馆那对年轻的主人为我沏上热茶,端上水果;我更不会忘记每次在旅顺口拍摄的路上,总能接到旅顺朋友打来的电话:“吃饭了吗?快来,今天我们食堂吃海麻线包子!”还有那个寒冷的夜晚,在白山街的饺子馆,老板得知我就是老兵伟哥时,死活不肯收钱……
越回忆,越难以忘怀啊!
离开大连之前,旅顺口的朋友们专程为我送行——这是第二故乡给予我的最大褒奖。
百年前的旅顺口,留下光阴的背影;百年后的大连,为我留一盏温暖的灯。
热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我只是尽了微薄之力,让更多人看到大连,了解大连;但是大连对我的认可、尊重和喜爱太厚重,如水一般无处不在。
天渐渐亮了,楼下厨房里传来老母亲做早饭的声音。写到这里,我发现眼角一片湿润……我向着北方,在心里再一次大声地说——谢谢你,我的大连!
结语
如果不是老兵伟哥的坚韧与审美力,大连不会如此不舍一个外乡人;如果大连这座城市不够美好而慷慨,老兵伟哥也不会如此流连回顾。
真正的优质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对周遭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就是老兵伟哥与大连之间的“硬核关系”,这份情缘只会更加长远。
12月9日,老兵伟哥朋友圈发文:新征程、新家园、新起点……
这天,他在新的岗位上开始了,而他的微信头像仍然是旅顺口鸡冠山堡垒的那幅“玛格丽”,朋友圈封面仍然是著名的“老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