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走了两万多步 忙到忘了带未婚夫回家见爸妈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万恒 图/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瑜)微信运动中的全天步数,最终定格在21000步。

对于31岁的社区卫生专干陶鹍而言,从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每天这样的“运动强度”已经成了常态。在陶鹍工作的大连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五郡社区,14名社区工作人员和50多名楼长志愿者一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社区104栋居民楼、4649户居民家。他们逐户统计人员情况、给居家隔离住户送去必需品。却忙得忘了吃除夕的饺子,忙到忘了早已约好的:带未婚夫回家见爸妈······




用脚“量”完了104栋居民楼

“您好,我是五郡社区的。咱们家里有没有从湖北回到大连的人员?请注意做好日常防护措施,注意开窗通风消毒。如果有口罩和其他生活物资方面的需求,可以联系社区……”这样的话,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到正月初八,陶鹍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31岁的陶鹍是大连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五郡社区卫生专干。2020年是她从事社区工作的第五年。陶鹍没想到,鼠年还没到,她就迎来了工作中的“第一次大考”。

“腊月二十八我们接到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日趋严峻。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尽快投入抗疫工作中去。”陶鹍说,作为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任务尤其繁重。



当务之急的工作是排查社区内来自湖北,尤其是来自武汉的人员。辖区住户多达4649户的五郡社区是甘井子区较大的居民社区之一。大小居民楼104栋。每一栋楼,陶鹍都要和社区同事们走几个来回。“最初我们是通过电话逐户联系,为了确保信息准确,从除夕开始我们逐个入户统计调查。”除了要做好每日信息统计和登记工作,还要发放抗疫宣传资料、给居家隔离住户送去医疗和生活物资。14名社区工作人员从农历腊月二十八至今,整个春节没有一天休息。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

这么大的社区,防疫工作绝不是“一步到位”。“就像过筛子一样,都一遍遍反复筛查。”陶鹍说,五郡社区大多数是多层居民楼,没有电梯。她和同事们就用双脚一层层爬,一扇门一扇门敲。“很多居民担心,不敢开门,我们只能隔着门大声喊和他们沟通。”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陶鹍说自己心里也紧张,也恐惧。“听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很强,爸妈也一遍遍打电话来叮嘱我:不行咱就撤下来。可是这些基层工作总得有人做,我就得顶上去!"陶鹍说,自己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党旗要在防控疫情的斗争一线高高飘扬,虽然我还不是党员,但也要冲到一线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于是,陶鹍和五郡社区同事们的“微信运动”步数,几乎每天都要超过2万步。




忙得忘了带未婚夫回家见爸妈

对于很多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忙碌的春节”。

陶鹍也是一样。“除夕晚上近十点我才下班回家。全家人都在等我吃年夜饭,饺子都凉了。”陶鹍说,她觉得有点对不起爸爸妈妈,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她觉得“爸妈都能体谅我”。

但有件事陶鹍更觉得内疚——她和男友打算今年春天就要结婚了。早在春节前两人就商量好:大年初二她要带未婚夫到家里拜见准岳父准岳母,一家人吃顿团圆饭,商量一下结婚的各种事宜。可是初二这天,陶鹍忙了一天,未婚夫打来的电话发来的微信她都没听到。直到傍晚妈妈催问:你俩今天还回家吗?终身大事都不顾了?陶鹍才想起还有“谈婚论嫁”这码事。

“算起来我俩已经有半个多月没见面啦!”陶鹍说,好在未婚夫理解自己的工作特殊,还在微信上给自己加油打气:“疫情未灭,何以家为?”

“那你打算啥时候带未婚夫回家?”记者问陶鹍。她愣了一下笑着回答:“等抗疫工作结束再说吧!”

默默支起后方安全网

从朋友圈微信,到小区门口及楼道的通知;从武汉返(抵)连人员的备案,到密切接触人员的寻找排查,为大连人构筑起防疫安全网的,除了前方无畏的白衣天使们,还有后方最基层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们。“他们没有警服,没有隔离衣,没有救援服,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资格证,只有一张居民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只想守好自己的居民和社区;他们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一个通知就都到岗,他们告诫所有人都要居家不出门,自己却出出进进去排查、去宣传。如果他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您了解情况,请您一定理解配合!我们一起加油!”一位社区工作者发布在朋友圈里的话,成了这些基层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