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出的题听听他们怎么解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常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在这场与疫情的战役中,全国人民上下联动,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经过科学的、团结一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这场疫情是对卫生系统的一次考验,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儿。疾病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该如何守护健康,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呢?

委员建言

实施区域分级分层防控监管

林莉委员建议实行区域分级分层防控监管,即依据各区域疫情实际情况,把域内行政区划分为不同疫情级别的区域,不同疫情级别对应不同的响应措施,实现有侧重、有区别的防控。防控策略分为三大类:首先是情况最严重的区域,即有确诊病例的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防控策略,目标是加强病例监测报告与传染源管理,遏制下代病例剧增;其次是没有确诊病例但有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和疫区返回人员的地区,实施“阻断传播、精准防控”防控策略,目标是控制新增输入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最后是没有现症病例的地区,实施“外防输入、严阵以待”防控策略,目标是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监测发现。

改变就餐方式实行分餐制

此次疫情也给我们多年的就餐传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家在一个锅里吃、一个盘子里夹菜自然是热闹,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呢?不少委员建议改变就餐方式。

张绍虹委员建议,倡导大家改变原来的就餐习惯,实行分餐制。所有餐饮企业都配备公筷、公勺及夹菜夹等。加强图文并茂宣传教育,对居民家庭、单位及餐饮从业人员要普及相关教育。

于苗委员建议卫生检验检疫部门、餐饮行业协会出台《公筷公勺使用规范》行业标准。包括各餐饮企业可以按照用餐人数配备公筷公勺,严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并设置公筷公勺专用存放区;自助餐厅或由消费者自行取餐的餐厅,配置与菜品相对应的公筷公勺。对餐饮服务人员加强使用公筷公勺服务培训,要有文明引导员主动宣传和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介绍公筷公勺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在就餐过程中随时提示和纠正。

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建设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救灾救援、被动应对”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预防与自我恢复并重”的智慧安全、风险治理模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市政协人资环委提出,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是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涉及相关部门分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配置与调度等等,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系统建设需要依靠立法、行政、教育、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多种手段进行推动,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具体做到“六个要”: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大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安全意识,把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放在“安全优先保障、建设优先考虑”的重要位置;二要设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三要大力发展我市公共安全产业,解决安全技术保障的难题;四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规范化动态化安全治理机制;五要将本项工作纳入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六要加强规律性研究,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体系

农工党市委会建议加强建设我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队伍。建议平时在各个综合性医院即进行相关的培训,预备几批应对疫情救治的队伍,随时做好备战准备。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学院,实施从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定点教学医院实习,到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公共卫生机构实习的全流程培养模式,打造既懂临床又懂防疫的储备队伍,突破现有人才执业瓶颈。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人才梯队。

加强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明确储备目录,并及时更新、轮换,对全市医疗机构应急物资进行统一调拨、配发和使用。建立中心区域级物资储备库,科学地储备应急物资,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和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物资的基础上,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平时保障储备库物资可用于医院的日常使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实现有物可调、有物可用,还应避免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加强卫生应急保障物资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时,利用大数据模型,科学确定应急急救药品及耗材类物资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

筹建大连卫生与健康博物馆

隋鸿锦委员认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学科普需要提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对于今后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有借鉴意义。

他建议筹建大连卫生与健康博物馆暨大连应急医学教育科学园,一是展示功能,系统展示大连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是收藏功能,收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相关的史料和实物;三是窗口功能,为我市卫生与健康系统建立医学科普平台和窗口;四是教育功能,针对公众开展医学科普,也针对公共卫生医学专业人才培训;五是研究功能,开展突发事件与预防医学史等相关科普体系的研究。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