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种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梧桐树”

“在卫生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中国政府鼓励复工复产。同时,大连市政府还出台系列措施,帮扶企业渡过危机。”近日,这段文字出现在法国《外贸顾问》杂志上,作者是在大连定居的一名法国外贸顾问法比安·阿齐。

法比安·阿齐是法资企业大连浩乐泛照明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中国,这个法国人更愿意别人称自己的中文名——龙天宇。他早在20年前就来到中国发展,先后在四川、广东、上海等地工作。2009年,龙天宇来到大连工作并定居,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龙天宇直言“我爱上了大连”。

“这里总能看到蔚蓝的天空。”谈到钟爱大连的原因,龙天宇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碧海蓝天,“这座城市环境十分宜人,我既感受到中国大城市的现代化,也可以欣赏到海洋、森林等自然风光。”龙天宇眼中的大连,市民热情好客,生活舒适精彩。

关于刊文,龙天宇说:“我想告诉法国国际企业家们,大连处理疫情和恢复生产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介绍,法国外贸顾问委员会出版的双月刊《外贸顾问》在法国外贸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龙天宇的文章,客观介绍了他在大连经历的复工复产过程,向法国国内传达了中国经济有序重启的积极信号。

如果说疫情是一场关于政府服务水平的“考试”,那么在龙天宇等外商看来,大连政府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 

一方面,缓缴土地租金、少缴社保费用、发放不裁员补贴、降低水电费等政策迅速在大连落地,为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企业在线提交《疫情防控承诺书》,严格落实员工的“健康码”和“日报告”制度,疫情防控不放松。这些“中国方案”和“大连行动”,都被龙天宇写进文中。

疫情也是一个“放大镜”,凸显了大连政府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成果。2019年,大连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这种喜人的变化,令本身就具有外贸优势的大连更具竞争力。

“对日本企业来说,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好、生产成本低、自然灾害少。”5月25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水田贤治在该机构网站的刊文中,强调了大连对日资的吸引力。除了这些“硬实力”,他认为大连政府的服务好是“软实力”。

在采访中,水田贤治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大连政府的服务好:一是信息透明。水田贤治认为,语言问题对外商十分重要。“拿相关政策信息来说,大连市外事办通常第一时间就译成日语并通知我们,这带来了极大便利。”水田贤治还举例说,疫情期间口罩短缺,他向大连市商务局询问有口罩产能的企业名单后,很快如愿获取。

二是效率高。“我的签证2月1日到期,申请更新后,2月3日就拿到了新的签证。”让水田贤治感到惊喜的是,疫情期间的业务办理比平时还快。

这同样也是欧力士(ORIX)(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平的感受。一周前,刘国平的企业急需办理境外认证手续,但受疫情影响,中国驻日大使馆暂停办理认证业务,这怎么办?

收到紧急求助后,大连市外事办第一时间联络中国驻日大使馆,特事特办,加班加点,在当日深夜将所有认证材料递交到日方手里。为此,刘国平将写有“急企业之所急”的锦旗送到了大连市政府。

贴心的对企服务也增强了外资信心,大连疫情期间的投资额“不降反增”。近日,日本电产株式会社公开宣布,将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的日本电产新工厂的投资计划,从此前的500亿日元提高至1000亿日元。

日本是大连最大的外贸市场。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复函辽宁省政府,正式支持设立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对此,水田贤治表示,这有助于进一步创新中日地方交流合作模式。

为了给更深层次的对外经贸合作创造条件,大连也积极营造开放、友好的对外文化氛围。

对外国商人来说,生意做到哪儿,家人可能就要跟到哪儿,龙天宇就特别提到了大连开设的法语学校。他说,这让法国商人可以放心地“举家定居”。

水田贤治笑着说,在大连的日本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辆大连的公交车上,一个不会讲中文的日本人遇到困难,十分着急,他下意识地用日语求助,结果有三名中国乘客前来帮忙。这个小故事,说明大连的日语人才储备多。“在大连,每一百万人中通过日语能力测试1级人数在中国国内居首位。”水田贤治在刊文中写道。

好氛围也影响了外国留学生。巴西留学生卡妮娜今年24岁,去年9月入读大连外国语大学。现在,她通过网络帮助一些在巴西的中国人学习葡萄牙语。“在抗击疫情期间,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辛勤努力和巨大牺牲。”卡妮娜说,这段经历让她决心研究巴西与中国外贸的有关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回报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外商脸上的笑容、笔下的赞誉,是最情真意切的认可。大连,种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梧桐树”,引得八方“凤凰”来。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