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最“老”国企有片万亩“调色盘”

现在盐场用上了机械,偌大的盐场,看不到多少工人。

这是大连最古老的国企,有170多年的历史。

一望无垠的万亩盐海,条条盐渠纵横有序,就像是一块块水稻田……

据盐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个个格子,其实代表了晒盐工艺不同的阶段。

文  本报记者一帆    摄影 本报记者高强

大连有片万亩彩色盐田,这壮观的场景你看见过吗?距离其实并不远,就在复州湾,如今隶属于金普新区。从大连市内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路程。

最近两三年,陆续有游客去过这里,多是冲着海盐世界公园。这次去盐场,不为海盐公园,是冲着万亩盐田去的。盐田属于大连盐化集团,这家公司是大连最古老的国企,有170多年历史,盐田诞生的时间更早,早到可以上溯到700年前。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盐是和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围绕着盐发生的战争、权谋故事很多。谁拥有盐田,谁就拥有财富,进而拥有权力。辽东地区生产海盐由来已久。春秋战国初年,管仲向齐桓公献策说:“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这里的“辽东之煮”,就是指把海水放到容器里煮,获得海盐。煮,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生产盐的方式。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在复州湾设盐百户和煎盐军,管理和经营盐业事务。这说明,700年前,复州湾已经成为全国海盐生产的重要产区。那时候采用的生产方式依然是“煮”。直到清雍正年间,山东人刘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煮盐才进化为晒盐。嘉庆十三年间,有商户在复州湾一代创筑盐田,戽水晒盐,获利很大。一时间周边出现了不少跟风模仿的,小范围生产变成大规模生产,这就是建滩晒盐的开始,也是现在复州湾万亩彩色盐田最初的雏形。

我们的车子,一直爬到盐场中的一座山坡高处,从这里鸟瞰,可看到大半个盐场。摄影师操纵航拍器,帮助我们把更多壮观的场景拉到眼前。

有句老话,形容某件事来得容易:海水潮来的。这海盐,还真是“海水潮来”的。

一个个格子,其实代表了晒盐工艺不同的阶段。蓝色的是海水刚引入盐田时的样子,术语叫“纳潮”,池子为“蒸发池”。随着太阳持续不断地晒,海水中的水分逐渐蒸发,颜色会发生变化。从一个池子进入另一个池子,颜色不断改变,直到进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析出大颗粒的粗盐,余下的深褐色液体是母液,就是我们常说的卤水。对,用于点豆腐的东西,杨白劳喝了它自杀的。粗盐还要经过收集、筛选、提纯等工艺,最后变成我们熟悉的样子。

如同调色盘一样的盐田,就是到了晒盐的后期,开始析盐,成卤了。微妙的颜色差别,代表了晒盐时间的不同。

复州湾盐场处于北纬39度,是地球上最适合晒盐的纬度带。

这里全年四季分明,承受太阳辐射变化较大,属于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且空气湿度小,风速大。这些都有利于海盐生产,所以复州湾盐场成为中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听盐场工作人员说,一茬儿盐从把海水引入盐田,到最后在流水线上装袋上市,整个周期需要一年左右。

别小瞧了我们每天都要吃的盐,可是蕴含了阳光、海水、季风、人力的产物,带着大自然的气息。这大概也是复州湾海盐取名“海原味”“天日”的原因吧。

盐场里能看到新旧更迭的痕迹。古老的小火车,盐工班组老房子,还有旧式堤坝,都烙着岁月的感觉。

从前盐工是很苦的,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被称作“盐驴子”。为了抢在太阳出来前扒盐,常常凌晨两三点就要出工干活。现在不同了,都用了上机械。偌大的盐场,看不到多少工人。

都说海水跟羊水的成分差不多。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大连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吃海盐,算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这种用原始的阳光日晒法生产出来的海盐,味道和千年前老祖宗们吃的一样。

除了生产海盐,这里的海水营养丰富,还养虾养海参,也可以买到鸭蛋。惟一需要担心的是,太晒了!无遮无拦,没有树荫,一点不客气地晒啊。

进入七月,海盐公园就好开园了。如果去玩,不妨扩大点范围,去万亩彩色盐田看一看。

编辑: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