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考题你还记得吗?

文 毕亚平


又是一年高考时。


对很多过来人来说,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高考岁月。


而对于1977年恢复高考的首届考生来说,那更是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




谁敢说有把握考上呢


参加1977年高考时,我是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县大堡公社保林大队的插队知青。


1977年8、9月份,点里敏感的同学已经嗅到了高考可能恢复的气息。有志向有毅力的胡丽华同学(1977年高考考进东北工学院,现在的东北大学)每天清晨比别人早起一小时温习功课,大家皆认可、佩服并拟学之,但终因无准确消息心中茫然,多数人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


到了10月的一天,大队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恢复高考的确切消息,同时发布的还有国家出于早出人才的考虑,不待来年夏天,而于当年12月即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


得到消息后,同学们纷纷请假离开农村返城复习。我当时担任大队团总支负责人、通讯报道员还有出纳员等,有个工作交接问题,同时,还因当时思想要求进步,积极争取入党,被大队列为发展对象且刚刚做完外调和政审,过程中耽误了一些时间。终于,在多数同学返城复习两周后,我也踏上了回城的火车。此时,距高考不足一个月。


在短暂的备考期间,我那文史哲知识造诣颇深的父亲亲自上阵,辅导古文和历史。我那“文革”前读到初三、1977年高考回家待产的高材生大姐,帮我辅导数学。母亲则一边上班一边安排我们的生活。 


平时并不很支持我们参加娱乐活动的父亲还一反常态,两次主动给我和三姐买票要我们去看电影,出去透透气换换环境。备考期间看的两部影片,一部是南斯拉夫战争片《桥》,另一部是描述修建黄河引水工程的国产老片《黄河飞渡》。


一天,和我同一个青年点的堂兄来家中与三姐切磋考题,见到在家复习的我,他说:“你有把握考上吗?如果没有,不如趁现在大队对你印象很好,早点回去,好好表现,免得两耽误。”当时的情况,谁敢说有把握考上呢,但已经做出抉择,自然义无反顾。


“在沸腾的日子里”和“谈青年时代”


12月1日,在北方最寒冷的时节,我们走进了几乎没有取暖设施的考场。考生们个个全副武装,我的脚上穿着姐姐的军用大头鞋,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等真正答起题的时候倒也不觉得怎么冷。我的座位在教室右侧的最后一排,监考老师在例行巡视完考场后,总是站在我的身旁看我答题。


考完一科,同学们就在操场上在瑟瑟寒风中对着答案,或忧或喜,患得患失,但很快大家就收住情绪尽快翻篇儿,因为还要赶紧去准备下一科目的考试。


公社考场里的考生,除了知青就是还乡青年。那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行,绝大多数人没有手表。我们考场有心的监考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给我们画了个时钟,每隔15分钟更改一下指针的位置。高考那两天,我们就是看着黑板上那个没有滴答声的人工时钟把握着答题节奏,这一幕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可惜的是,我没有记住那两位监考老师的姓名。


关于考试和答卷,印象较深的是语文的作文,两个选题“在沸腾的日子里”和“谈青年时代”。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讲论点,说论据,再论证。从老一代革命家青年时代立志报国,到青年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再联系实际谈当代青年应当怎样等等,调动了当语文科代表和宣传报道员的积累,一气呵成。还记得考完语文大家对答案,有同学问:谁知道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说简单地说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回答引来敬慕的目光。


政治考试根据当时的气候我押准了“领袖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题目大意)”的考题。考前的晚上,我提醒同住的同学好好看看这道题。第二天果然考了。事后,考上沈阳机电学院的吴梅几次提起这件事,并为答对了这道题而感谢我。走麦城的是史地考卷上一道“画出辽宁省的铁路线及沿线主要城市”的地理题。铁路线画对了,其他城市也都标对了,就是把抚顺从沈阳以北搬到了沈阳以南放在了鞍山附近。


那一晚,


我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略作休整,我们很快又返回农村该干啥干啥去了。


1978年的春节,祥和宁静,我们没有像前一个春节那样,在农村与贫下中农一起过“革命化”的春节,而是回到城里与父母及兄弟姐妹团聚。大年初二午后,同学吴梅气喘吁吁在后院高喊我的名字,声音都有些炸裂。我应答后她喊道:“你被大学录取啦!”我飞出去抱住她询问哪里得来的消息,她说在招生办亲眼看到的录取名单,还说招生办的人正在往大红纸上抄那个名单。当真切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红榜上的时候,那心情真叫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晚,我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不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我被第一志愿辽宁财经学院(如今的东北财经大学)录取。与通知书一同寄来的还有学校油印的“新生入学注意事项”,这些珍贵的东西和我对高考的一些细节记忆一起被我珍藏了四十多年。


资料显示:1977年全国共有11届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最终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比例4.74%;辽宁省报考人数47.8万人,录取10844人,录取比例2.27%。


我们是全国幸运的27万人中的一员,在春寒料峭的1978年3月走进了大学校园。入学不久,我们迎来了满园春色。同校财政金融系财政77班校友王继成同学激情创作了歌曲《大学的春天》,成为我们财政金融系77级同学首次参加学校汇演的合唱曲目——


大学的春天,


来到了,来到了,


大学的春天来到了!


当春风吹融最后一滴冰雪,


校园里鲜花竞相开放;


当大地迎来第一场春雨,


校园里柳絮飞扬。


欢乐的风啊,多温暖,


轻轻地掠过我们身旁;


优美的歌啊,多动听,


自由地随风飘荡。


向着光明的未来,


向着美好的明天,


我们是今天的桃李,


明天祖国的栋梁……


图 据东北财经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