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养老市场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资本看好养老市场 做好服务再谈“钱”景

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大连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59.5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65%,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养老市场现状如何?有哪些困境,又该做哪些突破与创新?本周开始,老友时代报推出系列报道,诚邀大连养老行业的从业者、关注者以及对养老话题感兴趣的老友们,共同对养老话题各抒己见。

市场

看好市场发展潜力 各路资本竞相进入

6月14日一大早,城市开始恢复喧嚣和热闹。

从部队已经退役14年的吕延海驱车赶往大连享和养老中心,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这个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养老院是疫情阴霾之后新开业的。

2020春节前,吕延海和两个情投意合的退伍战友合伙,总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了大连享和养老中心,尽管目前只有十几位老人入住,但是老人的衣食住行他样样都要过问,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如今,吕延海正琢磨把毗邻养老院的空房子租下来做医务室,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吕延海的血液里流淌着军人的血脉,在黄海第一哨的长海县一干就是26年,荣立过三等功。2006年,他从部队后勤处长的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在战友的推荐下,他受聘接手大连蓝天养老院院长一职,26年军队大熔炉的淬炼,多年后勤处长的磨砺,吕延海很快适应了身份的转变。

在蓝天养老院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吕延海有了自己创办养老院的想法,而等待他的,将是新一轮的挑战……

不仅仅是吕延海这样的退伍老兵看好大连养老产业,近年来,各路资本趋之若鹜,而在民间操作层面,“盘活闲置资源做养老”一直成为一些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施工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位于中山区的海昌欣城养老院即是房地产闲置资源进入居家养老的一次“破冰”之举。

服务

专业加周到 既盘活资源又满足老人心愿

海昌欣城养老院2019年开业运营,1500多平方米,与周边小区完全融为一体。对于能自理又不愿意离开家的老人,海昌欣城养老院可以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入住养老院。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养老院都可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洁、助浴“五助服务”,基本上能满足周边老人的养老需求,目前服务半径越来越大,周边近万名老人因此而受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整个小区的居民都感受到身边有这样一个养老院的便利和贴心。”住在海昌欣小区80多岁的刘阿姨介绍,从2月1日开始,海昌欣城养老院变身为“送菜哥”,每天集中采购后消毒称重,挨家挨户为小区出行不便的老人买米买面、送菜送饭,大大方便了老人们的生活。

海昌欣城养老院项目的投资人于宝义是大连装饰装修行业中的佼佼者,尽管养老院500万元的投资短时间无法收回,但是他更看重的是“养老产业整合其他产业所衍生出来的附加价值以及上万人老年群体未来释放的消费潜能。”

“这有利于增加养老供给。”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兴华非常看好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很多闲置的资源都位于城区或者人口的聚集区,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后,能就近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未来

政策红利助力市场发展 产生“钱”景还需时日

中国养老行业政策方面的红利也接踵而至。

6月10日,围绕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辽宁省出台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了“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措施,通过低偿、无偿和政府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这无疑给了投资养老的各路资本更多的信心。

来自大连相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大连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59.5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65%,全市建有各类养老机构350所,总床位5.1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40张,在全省范围内,目前大连的养老机构走在前列。

尽管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各路资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但是,专家提醒:养老市场的行业属性和社会资本的收益预期还是在一定差距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养老产业的前期发展,在采访中,不少养老院投资者在看好养老产业的同时,都告诫后来者“如果是热钱和高成本融资来做养老产业,会死得很难看”。这意味着,进入养老行业,既要有生存实力,又要“耐得住寂寞”。

文图/本报实习记者 阎华

编辑:姜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