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规范来了

用火爆来形容今年的直播带货一点也不为过。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需求下,直播带货创造了发展神话,这一最新兴的购物方式也成为眼下新的风口。

商务部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就超过400万场。公布的数据背后是各类企业、各店铺主的纷纷试水,拓宽营销渠道、强化产业链整合;是除了头部主播,明星、主持人、企业家们涌入直播室,依托推介,加强与消费者互动。

可以说,在今年疫情特殊时期,直播带货提升了消费体验,带出了消费新活力,不仅成为各地农副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形成新的消费方式。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防止泥沙俱下。

全民直播时代,有人把主播工作想得太过简单,认为主播只负责在镜头前不停表达就好。普通主播先不说,多少明星、大腕,同样因为带货不专业,流程没有好好熟悉,产品没有仔细了解,遭遇直播滑铁卢。有的明星认为直播只是露个脸,粉丝就会买单,没有事前的精力投入,结果就是惨淡的订单量和高高的退货率。屏幕内外皆功夫,主播的工作其实非常复杂:直播前要进行选品分析,试吃试用确定备选,而这是主播工作最核心的环节;直播过程,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支撑,并能一直保持精力和兴奋;直播结束,要进行专业的复盘,汇总各类直播数据,总结直播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规范化管理,同样是眼下直播带货持续良性发展的必须。有的主播在推荐一些商品时过于夸大其辞,粉丝购买过后感觉上当受骗;有的商品缺少品牌和质量保证,甚至可能是价低质劣的“三无产品”;销量不够,刷量来凑。一些直播明明没有人气和交易,却通过技术手段造假数据。像前几天的一场明星直播,下单的人居然比围观的人还多,购买率超过了130%,订单数远远超过在线观看人数。

直播带货,若要带出更加长久的活力,需要商家、主播、平台、监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7月1日,由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开始实施,规定了商家、主播、平台及其他参与者在直播带货中的权利与义务。此外,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通知,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两项标准,对产品质量、主播行为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要求,并有望在7月发布执行。

有了这些标准,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在规范的跑道上,持续健康高速前行,“跑掉”直播行业乱象,跑出品牌成长、主播个人品牌、直播带货内容化的新路径,让风口能更久在线。文/宋伟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