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七旬“守艺人” 把老照片修出新魅力

作者:白宇

一提到会修复老照片的庄乾滨老爷子,很多大连人都很熟悉,他笑说:“自己一生淡泊名利,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莫名其妙地出名了”。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从文学杂志到《鲁豫有约》这样的电视访谈节目,他都是男主角、座上宾……可他说,自己只是个“手艺人”。

七旬“守艺人”庄乾滨(摄影:白宇)


全国各地技师都来大连跟他学照片着色

庄老爷子1941年出生于大连,他的童年和许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年,他看了一部电影《三毛流浪记》,回到家,他就开始画三毛。“周围人说我画得好,画着画着就爱上了绘画。”庄乾滨说,从美术班到文化馆,工作都与绘画有联系。到了照相馆,也是因较好的美术功底,他被选派到辽宁省照相技术进修班学习着色技术。

“开始,弄得手上身上脸上全是颜料,我就不乐意了,耍熊不干了。在师父王彦昌的激励和帮助下,我慢慢上道了,技艺提升了,并爱上了这个工种。”庄乾滨把绘画的技巧和着色的心得结合在一起,把对美术的向往融汇到实际工作中。凭着悟性和刻苦,1964年,在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上,庄乾滨着色的作品《红旗公社社长》在335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入选《美术画报》,他的着色笔触自然,层次丰富,为摄影作品注入了生命力。至此,庄乾滨这个名字被业界认可。

随着技术的娴熟和盛名的远播,1967年,辽宁省有关部门召集全省行业的技术骨干来连交流经验,庄乾滨做了专场的示范表演技术讲解。当时,给大幅毛主席像着色是一道技术难关,在王彦昌老师的提议下,庄乾滨开始了大幅毛主席像的创作,此举在当时引发了热潮,各地技师来大连找他拜师、观摩。

时光的雕刻师 记忆的点亮者

1982年,庄乾滨被评为特一级技师。庄老爷子曾有不少机会得到荣誉、金钱,可他对此并不“感冒”,他说:“我把我这手活儿干好就行了,不想那么多没用的。”

退休后,庄乾滨开了一间“庄氏照相馆”,“照、修、洗、色、放”,每样手艺都没丢。慢慢的,胶卷不好买了,相纸也快找不到了,数码产品充斥了生活,可那些凝聚着时光记忆的老照片,是令人无法割舍的。人们辗转找到庄老爷子,求他手工修复残缺老照片。那些粘连的、缺损的、掉色的、泛黄的,经过庄乾滨的棉签、竹签、毛笔、刻刀、颜料、药水修复,再翻拍、放大、着色,让人惊叹:庄老爷子不愧是“记忆点亮者”。 

眼下,美颜滤镜PS过后的美人,光艳照人,乍看惊艳,细看无趣。可用胶片拍出来,用银盐明胶感光乳剂冲洗的照片,拿到手里,就像触碰到了时光,我们能看到肌肤的纹理、骨骼的线条甚至妆容的小缺陷,但是眼神有光彩、眉梢有笑意、嘴角有幸福。庄乾滨说,经过他的手修复、翻拍、放大、着色的照片,如果不接触化学物品,能不掉色不泛黄地至少保存60年,也就是说,你正当年的光彩、笑意和幸福,可以让你的孙辈感受得到……而要达到这个境界,考验的是一位匠人的手艺、耐心和良心。

前辈留下来的老手艺不能丢

庄乾滨说,现在很多人用底片拍摄冲洗黑白照片是出于一种情怀,或者是对于质感的执着,往往花费很大,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持。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庄乾滨认为“头脑、刻苦、名师、适境”是一个人成才的四大条件,他愿意当“上马石”,只要年轻人不怕吃苦愿意学。

“我那套老手艺,既然由师傅传到我手里,我就不能丢。如果有人想学,我会好好教。”庄乾滨说,“不过学这一行当,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我希望在这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破屋里传承传统工艺,体现自身的价值。”(作者单位: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