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方公里6个小区1个棚户区3个不眠夜……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唐东丽

24日凌晨三点,躺在办公室刚迷糊着,大连湾街道李家社区书记王诚就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120”要到辖区来紧急转移隔离人员。王诚和同事们立即开车赶到辖区卡口,等待急救车的到来,然后在前面带路。他们已经事先通知了要转运隔离的人员,起初其有些抵触情绪,在王诚的耐心劝导下,相关人员逐渐平复心情,随疾控人员登上急救车,快速离去。为了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休息,一切都在静默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两天,身处疫情最前沿的大连湾街道各社区工作者们,几乎都没睡觉,每天要逐户排查、维持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秩序、设卡防控、半夜参与紧急转运。他们说,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的责任,为保护好居民、保护好家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场景


椅子当床铺 办公室里和衣而卧

几乎又是一宿未睡,这已经是王诚连续忙碌的第三个夜晚。22日接到疫情防控部署通知时特别突然,情况既紧急又严峻。王诚立即给社区全体人员开会分工。辖区封闭这一次将封闭得更为彻底,李家社区4.2平方公里面积只留下一个进出口,好在上一波疫情防控时措施到位,这次的封闭又快又顺利。派一些人值守卡口,再留一些人坐镇社区,其余人员全部参与到拉网式排查,用最快的速度与病毒赛跑。

大连湾街道企业众多,李家社区又处于城乡接合部,随着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的推进,辖区人员户籍复杂,而近期的复工复产,更使人员流动性加大,给排查带来很大难度。李家社区有6个带物业小区和1个棚户区,棚户区的排查工作是难点,王诚和社区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冒着酷暑,一家一户走访。防护服一穿上就已经满身是汗,走访一圈下来,像洗了个澡,浑身湿嗒嗒的。

王诚家动迁,他现在租房住,并不在辖区内,根据封闭要求,他不能回家。“回家心里更不踏实,还不如在办公室里睡,有突发情况立即就能赶到现场,和居民们在一起更踏实。”王诚说,这两天一直处于排查、设卡、维持检测秩序的连轴转状态中,他和同事们半夜才能回到办公室休息一会儿。“这几天晚上8点多带着流调人员入户调查,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多,然后就在办公室把椅子拼凑在一起当床铺,和衣而卧,抓紧时间眯一会儿。凌晨两三点转运隔离人员,能忙碌到凌晨4点多,天蒙蒙亮了,人也睡不着了,大家继续奋战。”社区行政专干宫立铭今年53岁了,从疫情开始连续三晚只“眯”了几个小时。

社区人手不足  她找来丈夫做志愿者

场景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大连湾地区全体居民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采样点的选择可不能随意,要选择宽敞的户外场地,位置还要让居民不用走太远距离,避免人员过多接触。接到上级任务,北山社区工作人员王妮主动申请去了元宝山广场采样点,搭棚子、搬椅子,在医护人员进驻之前,他们要做好一切外围环境的准备工作。

为了减少居民排队等候时间,王妮让居民在家等候,她一个楼一个楼的通知,接到通知再下来排队采样。穿着防护服来回往返居民楼与采样点之间,站在大太阳下,拿着大喇叭不停地喊话,一天下来,王妮整个人都虚脱了。但她舍不得脱下这身防护服,因为脱一次就浪费一件。王妮说,对一个社区工作者来说,现在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他们不怕累,就是心理承受压力太大。“不怕你笑话,真的累哭了。昨天我同事还开玩笑说每天哭一场再开工。”让负面情绪随着眼泪流走,擦干眼泪,他们继续冲锋。

王妮家也在她工作的辖区,疫情突然复发,王妮都来不及回家,还有8700户等待排查。人手不够,王妮的老公便将儿子送到了舅舅家,主动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当起了社区志愿者。下周就是儿子9周岁生日,夫妻俩都不能陪在儿子身边。“下一步要排查核酸检测是不是有漏检的,如果有漏检还需要安排检测。”王妮说,2天时间,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全部完毕,之后他们要去卡口站岗,负责居民生活保障。北山社区就在凯洋冷库对面,居民有恐慌情绪不可避免,王妮和同事们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让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消除居民的心理负担。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