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仨孩子被海蜇蜇伤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常婷

昨日市皮肤病医院一上午接诊了三位被海蜇蜇伤的儿童,其中两位是去夏家河子游玩时被蜇伤的,还有一位在另一处被蜇伤。据有关报道显示,每到立秋以后,大连便会进入“蜇盛期”,医生提醒家长带孩子外出玩水,一定要注意海蜇出没。

据了解,有两位被蜇伤的小朋友是男孩子,9岁左右,症状比较轻,还有一位被蜇伤的女孩,今年7岁,过敏的症状比较明显。令医生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被海蜇蜇伤并不重视,甚至忽视相关的检查。认为起点疹子,皮肤瘙痒几天就好了,没必要做检查,更没必要吃药。对此医生指出,家长的这一做法不可取。

医生介绍,海蜇的毒液经它的刺胞注入人体后,可引起皮肤过敏、中毒甚至死亡。每个人被蜇伤的轻重程度各有不同,这与海蜇的种类、蜇伤的方式、面积、时间、现场处理情况、就诊早晚及个人自身体质的敏感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被蜇的部位通常会立刻感觉刺痛、灼痛,感觉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被蜇后最快可在半分钟内便在蜇伤处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或风团状等皮肤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会消退或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水疱、渗出液等皮肤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迟发性的过敏反应,有的是被海蜇蜇伤3~5日,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皮肤过敏症状,而有的则是刚被海蜇蛰过后皮肤便出现了过敏症状,但经治疗好转后数日,皮肤同样位置又再次出现同样的过敏症状。这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病例在门诊中也经常会遇到,不容忽视。

若被大型、毒性强的海蜇蜇伤,通常在1至4小时内会出现畏寒、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肺水肿等,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致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过敏性休克、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所导致。

温馨提醒

对待海蜇谨记两点

A. 海蜇有毒,勿碰

有些外地游客并不知道海蜇有毒,任由小朋友手抓海蜇,而遭遇海蜇袭击。有关研究表明,新鲜海蜇的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1克刺胞含有5500万个单刺丝囊。海蜇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海蜇靠触须上的刺胞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海蜇保护自己的方式。

当人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海蜇死活,甚至裂成碎片被海浪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人们游泳、赶海时应注意这种水中的“红绳子”,一定不要直接用手推或抓海蜇,尽量躲着走。建议大家在8~9月海蜇繁盛期时,在海边游玩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将胳膊和腿直接裸露在海水中,以免皮肤直接碰触海蜇或海蜇掉落的触须。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不要让好奇的孩子把海蜇当玩具,它可不是随便能拿来玩的。

B. 一旦被蜇,不要用淡水冲伤口

当你在海边赶海或游泳时,若感觉皮肤有不明原因的刺痛和瘙痒感,就要警惕是不是已经遭遇海蜇袭击,不要再玩耍了,立刻观察自己的皮肤是不是出现条状或片状红疹等症状。

若发现已出现过敏等症状时,不要用淡水冲洗伤口,这样会促使留在皮肤上的海蜇触手继续释放毒液。可以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不能直接用手擦拭,可以用海水冲洗。如果有条件可以用酒精或碱性溶液冲洗或喷洒患处,或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或明矾水冷敷患处,这样可以清除残留在皮肤上尚未放射出毒液的刺胞,可明显减轻蜇伤症状。

进行紧急处理后,一定要细心观察,若症状未有缓解,或已出现了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要尽快就医,进行正规治疗。被蜇伤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密切关注皮肤变化,一旦再次发生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