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用伸手向丈夫要钱的女人”

——陈燕子的脱贫故事

编者按:

8月25日至29日,贵州省举办了“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跟随辽宁采访团前往六盘水,深入乌蒙山区乡镇、村寨,与脱贫群众、扶贫项目工作人员、当地党员干部深入交流。所到之处,当地干部群众望着蓝色的“大连援建”标志,诉说着对大连援助的山海深情。

看着贵州大山里的群众成功脱贫、有了稳定收入、住上了现代化的移民搬迁小区、孩子们能够就近享受健全的基础教育,听着大家诉说近年来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被深深感动着,更敬佩这些年来奉献在六盘水的大连援黔工作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家们,他们的攻坚克难、无私付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决战决胜之年凉都行》专栏,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翔实记录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展现我国扶贫协作事业一个个生动而幸福的画面。

8月27日,记者在贵州水城力威铝业科技有限公司预拼装车间遇到了陈燕子,她是众多在大连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工作,从而摆脱贫穷的务工者之一。

“你的名字真好听。”记者说,“父母没文化,随便起的。”陈燕子回答。六盘水大山里的陈燕子,从小就被重男轻女的父母送了人,初中仅读了半年,16岁就嫁到水城县老鹰山镇观音山村大山里的一户人家。“那处山坳只有4户人家,不通车,山路又窄又陡,连摩托车也上不去,走到通车的路边需要1个多小时。吃水没有井,哪里冒水就挖个坑,夏天水坑离家近,冬天要到很远的地方挖坑挑水。”陈燕子回忆。结婚后,陈燕子在家务农带孩子,孩子到了该受教育的年龄,夫妻二人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搬到镇上住,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过去贵州的很多地区像陈燕子婆家一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不少人家五六口人只有1亩山坡地,口粮都成问题,更别提靠种田致富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陈燕子丈夫一个人身上。“没办法,孩子生了就要养。”陈燕子说。前些年,陈燕子的丈夫在水城县城打工,每月工资仅1000多元。由于自己没有收入来源,陈燕子只能向丈夫伸手要钱,还常常被奚落:“你个败家老娘们,只会伸手要钱花。”

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这一年,陈燕子一家人也享受到好政策,从大山里破旧的老房子搬到水城经济开发区新业社区。“政府给建了6层楼的小区,我们家分到了5层一处100平方米的房子,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陈燕子笑着说。

挪出了“穷窝”,更关键的是“拔穷根”。尽管搬出了大山,但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就得有钱赚。今年3月初,在一家服装厂打工的陈燕子听说大连来的企业“力威铝业”在招工人,给的待遇比服装厂高,于是便报了名。“3月10日我就来公司参加培训了,这个日子我不会忘的。”陈燕子说。

2018年11月,在大连经营一家铝模板生产加工企业的赵天喜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结合两地产业优势和转型升级需求,在水城县投资建设了贵州水城力威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建筑、桥梁用铝模板的设计、制造、销售、租赁及铝模板二次回收利用。2019年,该公司获得大连市3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6000平方米预拼装车间,预拼装车间租金利益联结水城县花戛乡6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贫困户可获得4000元利益分红。目前已解决劳动力就业201人,累计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65人,工人月均收入5000元。力威铝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追加投资3个新项目,陈燕子就是今年新招收的员工。

令陈燕子没想到的是,进入力威铝业头一个月不用干活还能拿2000元实习工资。“学传统文化,军训,学工作方法、安全急救,还学唱歌、跳舞……”陈燕子的同事、力威铝业负责工会工作的赵泽艳在一旁告诉记者,考虑到当地贫困群众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公司专门安排了这些培训以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教会新员工做人、做事,然后才带领他们到车间实践学习。

今年38岁的赵泽艳也只念到初中便外出打工,还曾在大连干了7年,主要给建筑外墙贴瓷砖,这几年才回到家乡水城县。2019年初来到力威铝业后,学会了电脑打字、做表格、管理档案等工作,如今已负责工会和人事工作。“我也变得开朗自信了,以前见到镇里干部就畏畏缩缩不敢讲话,你看,现在都能接待你们记者啦。”赵泽艳微笑着说。在企业党支部的鼓励下,赵泽艳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个月实习期过后,陈燕子成为正式员工,被分配到企业物流班组,平日里主要负责过磅、大报、清点、分拣、领型材等工作。过惯苦日子的她,能和男员工一样,20多公斤重的型材也能照搬不误。“我们就是农村人,有时候在家抬个七八十斤很正常。”陈燕子说。如今陈燕子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企业还为她缴纳了“五险”。从她的新家坐公交车,不到10分钟就能来到厂子;中午花五六元钱就能吃一顿工作餐。

“以前这些都是不能想象的!打零工没有社会保险,现在不仅不用再东奔西跑,还有了稳定收入,老了、病了还有保险。至少作为一个女人,我不用伸手向男人要钱花;别的女人有的,我自己也掏得出钱可以买。”说这话的时候,记者能从陈燕子的眼睛里看到自信。

30岁的陈燕子,大儿子已上初一,夫妻俩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以前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现在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各方面都给孩子们更好一点的。我常和孩子们说,现在又不用你们干农活,回家就是好好学习,没事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我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能上大学、做管理、搞技术,过上好日子。”陈燕子说。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指示精神,2017年以来,大连市有34家产业合作企业在六盘水市落地,实际到位资金51.91亿元,带动6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大连通过产业扶贫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就近务工、稳定收入的难题。陈燕子、赵泽艳们的命运因此被改写并得到了升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