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分垃圾

记得有一次,在组织市民代表去参观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有市民代表惊讶地表示:原来垃圾厂也能这么干净!原来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分离出来就不会这么臭了!原来软饮料利乐包里的金属是烧不掉的……

可见,我们还不了解垃圾。

据不完全统计,全大连市每天产生约4000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约2700吨。越来越多的垃圾,影响着城市的美观,还滋生细菌、污染水源、传播疾病。分类后会有什么不同呢?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些垃圾里的“宝贝”,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比如,每回收1吨易拉罐,可造好铝块1吨,相当于开采20吨铝矿;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聚酯瓶(饮料瓶),可节约石油6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2吨。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不但节省大量的资源,还会从垃圾中生产出大量对社会有用的物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7年3月,我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各部门科学安排、各地区强力推进、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较上海等先进城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推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如何分类在很多市民的大脑里仍是一片空白,毕竟过去绝大部分居民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迫切需要开展一场“地毯式”扫盲让市民掌握并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正是垃圾分类效果的关键所在。

政府部门应该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导者,要不断去完善相关措施和法规,通过完善的垃圾分类除运体系,严格的执行,把垃圾分类“管”出来。应通过法规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程中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对于参与循环生产、回收和加工废旧物资的企业,应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适当优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最直接的参与者——市民,则应多采取奖励、引导的办法,对做好垃圾分类的市民给予奖励,并以此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培养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当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都有了主观积极性,那么离真正实现城市垃圾分类的目标就不远了。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