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调查:“限塑”,大连开始行动了吗?

天健网消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煜)菜市场里,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几乎是市民购菜的“标配”;冷饮店里,每一杯饮品都离不开一根塑料吸管;餐饮店,随处可见打包的各式塑料餐盒……我们的日常生活,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距离禁令的最后期限还有三个多月,大连开始行动了吗?

农贸市场:一种蔬菜一个袋 

9月8日,走访大连多家农贸市场和水果店,记者发现免费的无降解塑料袋依然在大量使用。在沙河口区位于中山公园一家农贸市场,李女士左手提着一袋丝瓜一袋玉米,右手拎着4个塑料袋,分别装着黄瓜、猪肉、毛豆和西蓝花。“每次买一个星期的菜都得用七八个塑料袋吧。”李女士说。

销售蔬菜的摊主张先生告诉记者,“要是赶上周末买菜人多,一天三四捆塑料袋都不够用,得有几百个吧。”

一位蔬菜摊主孙女士表示,如果不考虑顾客的感受,多种蔬菜装一个口袋不仅环保还节省成本。“有时候担心顾客不高兴,哪怕顾客就是买两头大蒜我们也得用一个塑料袋给装着。”

越来越多的人在生鲜电商买菜买水果,在生鲜电商上,各种蔬菜被塑料网套、保鲜膜、塑料盒等包裹得严严实实……经常网购蔬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有的平台连西葫芦、西蓝花这类不太容易损坏的蔬菜,也是搞这样的包装。”

冷饮店:塑料吸管随处可见

大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冷饮店,随机采访在山东路商业街的两家冷饮店,记者看到,每个店显眼的位置都摆放一个装有颜色艳丽塑料吸管的小钢桶。“今天比较热,冷饮销售量大,半桶子的塑料管已经用没了。”其中一家冷饮连锁店的店员告诉记者。


记者又走访大连多家大大小小的冷饮店,发现每家冷饮店都在使用塑料吸管。

记者又来到位于泉水的一家全球连锁快餐店和位于东港的一家星巴克。记者发现,快餐店除了热饮以外,冷饮全部搭配的是塑料吸管;星巴克无论是冷饮还是热饮都使用纸质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为200吨左右,但是,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宣布,在全球范围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其中在中国的4000多家门店,已经全部实现了塑料吸管的禁用。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

外卖:一家米线店一天外卖订单需要上百个塑料袋

近年来,外卖成为塑料制品的使用大户。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餐饮企业使用普通塑料餐盒。在一家米线店,老板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店里吃饭的人比较少,外卖订单在逐渐上涨,占店内总销售量的70%。“尤其我们米线店,还得配肉酱、麻油、陈醋、辣椒油,每一种调料都要一个小袋子。”米线店老板粗略估计一下,一天外卖订单就需要上百个塑料袋。


一外卖小哥告诉记者,他在外卖平台工作两年,送了上万份餐食,除了披萨是用纸盒包装以外,其他外卖基本全都使用塑料餐盒和塑料袋进行打包。


限塑”,大连将要怎么做?

近段时间,云南、广州、浙江等地纷纷发布史上最严限塑令。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辽宁省近日也制定下发《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治理目标。

记者从《实施意见》中了解到,大连作为计划单列市,到2020年年底,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年底,大连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建成区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

到2025年年底,大连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所有宾馆、酒店、民宿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塑料污染成因复杂,“限塑”,大连任重道远。如何让升级版“限塑令”更好地发挥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大连可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压实相关利益主体责任,以推动这些企业减少过度包装,积极使用可循环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或者建立消费者约束、激励机制,建议商家可以通过积分、换购等方式鼓励顾客使用环保购物袋。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