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奖”你也中过吧?

目前,在微信、支付宝、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抽奖小程序和相关页面,通过抽奖可以获得各式各样的奖品,例如最新款的手机、100块钱话费、50万保险额度、扫地机器人优惠券等。但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一些所谓的抽奖不过是变相售卖营销,不少抽奖获得的优惠券购买的商品存在问题,引发消费者大量投诉。

谁都能中的“大奖”

“我差点就花380元买了一台价值2680元的扫地机器人。”近日,正在某高校读研二的林宁(化名)说。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偶然的机会,林宁在某个微信小程序中发现了抽奖活动。出于好奇,她参与了抽奖。“抽奖显示一天有3次机会,第一次没有中,第二次就显示中了2300元的优惠券,可让我高兴坏了。”这令林宁有了消费的念头,她在手机上点击“立即使用”,随即弹出2680元购买某品牌扫地机器人的页面。使用2300元的优惠券后,只需要380元就能购买一台扫地机器人。

早前林宁就了解到,一般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品质较高的扫地机器人价格在3000元以上。380元购买一台原价2680元的机器人似乎占了大便宜,林宁怦然心动。不过她也将信将疑,怎么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于是,她让几位同学也尝试抽奖,结果大家齐齐中奖,均获得2300元的优惠券。看到这里,林宁明白了这种抽奖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获得优惠券,购买这款产品。

记者也在林宁所发的微信小程序链接中尝试该抽奖,第一次显示没有抽中,第二次即显示“恭喜你,获得二等奖!获得智能AI扫地机2300元优惠券,限时领取。”和林宁的中奖情形完全一致。

消费者跌入陷阱有苦难言

一位网友的遭遇和林宁颇为类似。在某微信抽奖小程序的页面上,该消费者进行了抽奖,之后弹出2600元的智能机器人优惠券,心动的消费者随即下单。但商品寄来后,该消费者发现商品质量有问题,并非正品。通过优惠券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在该品牌的官网上查不到任何相关信息。随后,消费者拨打商家的售后电话,没有收到任何应答。

近日,黄女士在抽奖程序中获得一张1800元化妆品的优惠券。付款后收到商品,黄女士才知道上当了。据黄女士称,该产品属于三无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联系支付宝官方获得的答复是只能找商家。而在交易信息中,商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及详细信息。

记者在投诉平台网站上看到,在支付宝里抽到一张扫地机器人优惠券,付款380元显示交易成功后只有一个顺丰快递单号,却查不到产品信息,打电话是机器人客服,退款没有入口。

赵先生的经历则有所不同,他中的奖是一个免费可定制杯子,但需要付邮费。结果东西到手后一查,他发现网络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和他付的邮费价格基本一样,而且包邮。“我觉得自己被这个平台欺骗了,它通过‘免费送,但消费者付邮费’这样一种营销策略,让你来买这个杯子。我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类似对抽奖优惠活动的投诉不胜枚举,商家不发货或者发货后消费者发觉是假货,以及商家宣称货到7天后不再退货等中奖陷阱,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实际上都是程序设定好的

有过类似程序开发经验的某公司技术人员李先生介绍,抽奖软件的开发非常简单,有固定的模板,奖品的内容、中奖的几率都可以后台操作。让消费者看似与大奖擦肩而过,实际上都是设定好的,甚至可以“指哪打哪”。

李先生介绍:“比如本次抽奖,我不希望有人抽中现金或者抽中实物奖品,我可以把现金、实物奖品概率设为0。如果只希望有人抽中优惠券,我把抽中优惠券的概率设置成100%,就可以了。我配置完成之后,会生成一个链接,然后把这个链接投出去,真正的用户点击这个链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抽奖,不管是大转盘,还是其他形式的抽奖,你点击抽奖的时候,只会抽到优惠券或者我设计的其他奖项。”

李先生表示,大部分抽奖其实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行为,开发公司和商家有返利协议。好一点的是商家的促销活动,送给消费者优惠券,确实会有一些减免优惠,差一点的可能就是单纯的广告,甚至诈骗。

说法

维权不易,最好擦亮眼睛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表示,家电、化妆品、养生用品等一直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一些商家通过网络抽奖这一模式,以中奖、优惠券等诱导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实质上是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以巨大的价格差,诱导消费者为伪劣产品买单。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存疑,首先可以联系卖家,申请退换货;其次是打质量监督电话和消费者热线寻求正规渠道帮助。如果未果,又觉得自己损失较大的话,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权。”王晓明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目前,网络上各种抽奖平台五花八门,很多商家都以抽奖为名,让消费者获得所谓优惠券,引诱其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消费者没有辨识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事后的维权周期往往比较长,如果损失金额不大的话,大部分消费者最终会放弃。

“考虑到后期的维权不易,消费者最好擦亮眼睛,一开始就不受诱惑,对这类网络平台小程序的抽奖活动保持谨慎态度。对于网络平台上名目繁多的抽奖活动,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予以规范。”陈忠云表示。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