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传帮带 医疗帮扶显仁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云南省绿春县地处云南南部,与越南、老挝接壤,地处大山深处,平均海拔1500米,山路曲折,地势险峻,虽然近些年乡村公路修好了,但是最远的村寨开车到绿春县医院仍需六七个小时。如果去上级州医院或昆明医院,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以说,绿春县人民医院是全县近24万人民医疗需求的第一站,因此,县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2020年4月,解放军第967医院派出一支由六位骨干医生组成的帮扶医疗队抵达绿春县,开始了他们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专业医疗帮扶工作。

绿春县全县98%以上都是少数民族,主要以哈尼族、彝族居多。当地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喜欢用背篓背东西,背篓的绳子直接绕在额头上帮助使力。背篓里经常放着生活用品、日常农作物,甚至年幼的小孩子等,这就导致使用者颈椎和脊柱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当地人农闲时间爱好打麻将,往往一坐就是半天或者一天,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当地脊柱退变患者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绿春县人民医院骨科在脊柱退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相对落后。脊柱外科医生张泳照来到绿春县人民医院后,发现这一问题,他就开始帮助当地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毫无保留地把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几个月来,当地医生在专业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并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手术。

当地有一位姓苏的中年女性,颈部疼痛伴头昏1年余,加重伴四肢乏力1月。患者前后去过上级州医院及昆明几个大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缺乏医疗知识,惧怕手术,长期被病痛折磨。听说当地医院来了位大专家,不用出家门,就能享受三级医院专家带来的医疗资源,患者第一时间就去找张泳照。张泳照的病情分析让患者决定在绿春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当天,不少医生都来观摩县人民医院骨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台独立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张泳照娴熟的手术操作令在场的医护人员赞佩不已,历时不到两个小时,出血50ml左右,手术顺利结束。术后1周左右患者顺利出院,目前患者定期复查均恢复良好。随着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了绿春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脊柱方面的骨科专家,许多老百姓纷纷慕名而来,门诊来看颈椎、腰椎的患者比以前多了很多。

绿春县下辖1镇8乡,是一座建在山里的小县城。包括县城在内,所有都是依山而建,许多房子后面都是陡峭的山坡,山路崎岖蜿蜒、道路狭窄险峻。当地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再加上一年中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是雨季,经常阴雨绵绵,有时候能不间断地连下3个月,因此各种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导致脊柱压缩骨折及四肢骨折的患者很多。以往针对那些脊柱压缩骨折,要么选择保守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要么选择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手术创伤大,尤其对于那些老年人,手术耐受力差,风险高,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张泳照的到来,给当地医院骨科带来了另一个新技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7例手术,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前疼痛症状经过简单的手术操作立刻明显缓解,术后3小时便可佩戴腰围下地,老百姓对此都感到十分神奇,并对张泳照高超的技术表示敬佩和感激。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输血的同时也帮助造血!”这是张泳照在绿春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工作时一直秉持的理念。他深知扶贫工作时间有限,帮扶工作更应该体现在技术的帮带和理念的更新上,因此,他尽量把精力放在新技术的演示与培训上,把关注焦点放在医疗质量的精细化上,把目光放在医疗、护理理念的指导上。短短四个多月,张泳照在当地医院就完成疑难手术60多台,为科室带来5项新技术、新业务,门诊累计诊治患者600余人次,参与了3个乡卫生院创伤急救知识的培训,累计下乡巡诊、义诊4次,深入偏远村寨,为当地老百姓讲解医学知识,指导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用药,为上百位老百姓提供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