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食安则心安

严守“从农田到餐桌”每道防线

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乔文欣)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制造方式、研发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连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万余家,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不断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和风险管控能力,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市“食安人”脚踏实地的工作,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勇于担当,真正做到了“食安则心安”。

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同责,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大连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与市食安委整合,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双主任”制,并将建立完善大连市食品安全属地责任体系纳入民生重点工程。创建以来,全市投入经费6.19亿元,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今年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刺激消费增长。

大连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对养殖场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在庄河市、瓦房店市等5个地区开展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并选定庄河市作为试点地区集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在食品生产环节,我市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全市64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354家规模化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相关认证,共获证书425张。绿色食品实现100%可追溯,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重点品种生产企业100%建立追溯体系。

我市还严控市场流通环节。政府投入100余万元,为全市13个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鼓励引导40多家大型商超等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快检设备,配齐检验人员。与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签订承诺书,压实主体责任,把住市场源头关。

持续推广“明厨亮灶”,出台《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团体标准,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净网明厨、封签送达”行动,荣获“2019餐饮安全治理举措创新奖”和“2019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

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建立中小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开展校园供餐单位“后厨提升计划”,施行“七查七防”及公开承诺制。

落实重点民生工程,创建以来,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达19.15万批次。今年“7·22”疫情发生后,我市进一步强化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做好人、环境、物同检,目前,已完成5923批次、68.75万吨食品原料及产品,15.9万人次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完成采样点位204191个,将冷链食品打造为放心食品。

同时,我市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立数字化餐厨垃圾监管系统。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