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日”,忠实读者走进“大报时光馆”

这是一份报纸和他们的故事

摄影:吃颗白菜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记者 杜杨楠

“老师,请帮我在这书上印一个‘大连日报’”“你是记者同志吗?能不能跟你合个影?”“这是当年刊登我稿件的报纸,我能见到这位编辑吗?”“老师,请帮我题个‘海纳百川’”......昨日上午十时,“大报时光馆”人头攒动,厅内厅外聚集了许多《大连日报》的忠实读者,有些为了见一面期盼已久的记者编辑,有些为了捐赠珍藏多时的期刊。时光馆内,记者迟寅起与姜末被团团围住,一位挥毫泼墨,一位即兴作画,赢得读者连连称赞。因为“读者日”,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同为“读报人”,他们在精神家园镌刻时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妙手著文章’,送给75岁的《大连日报》,愿您扎根大连,越办越好!”昨日,著名篆刻家王成晃带着脚伤来到时光馆现场,为读者带来2枚印章,一枚刻有“大连日报”,另一枚则是“妙手著文章”。阳刚大气、雄健苍茫的字体,让读者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为之震撼。“我1946年出生,几乎与《大连日报》同岁,《大连日报》为我提供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大连日报》紧跟祖国建设步伐,她所代表的民意民情、她所记载的城市发展更具权威更得民心,《大连日报》见证着城市发展,也见证着艺术文化的生生不息!”

“这是我自己做的剪报合集,请您帮我盖上两个印章。”打开书本,露出封里粘贴的“大连日报75”的剪报图标,姜希章将一本厚厚的合订本摊开放在王成晃面前。只见书本扉页上手写着“养生之道一五六”,姜希章声音洪亮,开心地向记者解释道:“这是我做的第156本剪报,报纸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每个人的精神更需要养生!”开朗的姜希章越说越兴奋,他从2013年开始收集制作剪报,每天阅读《大连日报》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也改变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反腐倡廉、扫黑除恶、脱贫攻坚,这里的每件事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报纸上我看到了国家为百姓做实事的决心和行动,也拉近了我跟这个时代的距离,由衷地为《大连日报》点赞!”

2000年出生的高宝乐,一早专程从金普新区赶到时光馆现场,阅读和体验着每一处文字和场景。“2年前我开始自费订报,也许现在像我这样还在读报的年轻人很少了。但是,读《大连日报》使我收获很多,不仅增长了社会见识,也更加深入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平时跟朋友聊天的话题增多了,年轻人能聊的不只是打游戏和追剧,还有对国家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人生中需要有这样一份报纸的陪伴!”

读报为人生创造更多可能

“感谢《大连日报》,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面对记者,今年68岁的高原连连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2006年,高原被大连日报社主办的《家庭杂志》评选为“十大优雅主妇”之一,那一年正是她退休后的第一年。“平时只顾忙工作,完全不会生活,不懂得生活,退休后感觉突然迷失了自己!”通过看《大连日报》,高原报名参与评比并最后获奖,这给了她极大鼓舞。为了不辜负读者对“优雅阿姨”的期待,高原开始关注生活点滴,研究旧物改造,探寻节能环保生活新方式,并不断与读者分享。“2007年我开了博客,至今已发表了4300余篇文章,向网友介绍我的生活心得。《大连日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增加了我的生活半径,感谢《大连日报》!”

作为《大连日报》的特约记者,曾经为《棒棰岛周报》提供稿件三年有余,王长来在时光馆内久久徘徊,见到记者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深情又庄重地说出那句“十分感谢《大连日报》”!“我爱好写作,为《大连日报》供稿的这段宝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个人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更大大弥补了我文凭上的不足,磨炼了个人的品性,让我在工作中拥有更高的含金量。”从工人转为干部,用严谨踏实的作风在工作中一步步成长,王长来说,是《大连日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现在退休后,他依然关注和阅读《大连日报》,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心中那份最深切的感恩,也让自己不断踏上回归初心的道路!

读者是行走的时光博物馆

腋下夹着厚厚的大书卷,右手提着捆绑好的档案袋,白明利带着自己珍藏的“宝贝”来到时光馆,它们分别是个人收藏的报纸剪裁资料以及报纸合订本。白明利向工作人员展示着自己整理打印好的捐赠目录,简单的两页纸背后,是他数十年来的悉心整理,更是对读报的一往情深。“上述资料收集时间为2008年-2020年,合计20册,共有文章及报道835篇”,“1945-1995,《大连日报》50版合订本”,白明利的捐赠好似打开了时间隧道的大门,一页页泛黄的报纸,依然清晰的油墨字迹,人们仿佛置身旧时光的博物馆中。

“这是1983年出版的《大连日报通讯》,这是1950年的《旅大人民日报》,这是1972年的《旅大日报》。我专门租了一个房子存放这些旧报纸旧书籍,现在已经放满8个大货架了!”打开捆绑结实的厚纸壳,里面夹着一页页报纸,谢怀芝又从背包中掏出一沓书本,小心翼翼地展示着,这是她第三次来到时光馆。谢怀芝告诉记者,她收集着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报纸,合计有4万余份,收集的过程,也是她对报纸内容对历史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报纸白纸黑字记录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报纸的报道很真实、及时、可靠,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认真校对过。报纸不能再生,无法复制,但它能让历史说话,反映时代气息和人文情调,是历史的文脉,也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党报,《大连日报》更能代表一个时代!”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