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2号线 这个站点外为何黑车扎堆?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万恒

地铁12号线列车呼啸进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向着出站口匆匆而行。此时在地铁站外,一辆辆没有营运车标志也没有出租车顶灯的轿车面包车正在等候,司机则迎候在地铁站大厅内,向着下车的人群迎上前:走不走?我这便宜!

这样的场景,频繁在地铁12号线塔河湾站外上演。此前本报还报道过地铁一号线河口站外的“黑车扎堆”场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地铁站外的黑车,乘客群体相对固定,甚至有不少乘客把黑车当成了“班车”。这些“班车”之所以有市场,与这些站点到乘客聚集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交通不便有关。

地铁站外 “黑车”扎堆

近段时间,一段名为“学子成了黑车的‘唐僧肉’”视频,在微博上热传。这段视频显示,夜色中地铁12号线塔河湾站外,黑车扎堆排队。“塔河湾站的主要乘客来源是附近的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学生们下了地铁后,都得转乘这些黑车。”爆料网友称,这些黑车漫天要价,从地铁站到校门口,2公里路程,10元钱“绝不还价”。而且每逢节假日和恶劣天气时,往往车费还会翻番。

11月26日,记者乘坐地铁12号线来到塔河湾站。刚刚走下楼梯,就能看到十多名黑车司机等候在地铁站门口。看到乘客后他们一拥而上。“走不走?我家车便宜。十元钱就走。”这样的搭讪声不绝于耳。

在塔河湾站外,沿着旅顺南路,十多辆各种型号的轿车SUV排成一列。从站内被黑车司机接走的乘客,会被直接领到等候在门口的黑车上。凑满一车再开走。“简直成了摆渡车!”一位年轻乘客小张抱怨说,他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因为社会实践需要经常前往市区。“坐地铁12号线是‘进城’的唯一选择。但是学校和塔河湾站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小张说,因此下了地铁12号线,想回学校还得选择其他交通工具。

“附近虽然有2002路公交车,但是车站距离塔河湾站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还得横穿车流密集车速快的旅顺南路。”小张说,关键是公交车车次少,等车至少半小时。“末班车到晚上7点半,如果回来晚了,即使能等得起公交车也等不到了!附近也没有出租车。”尤其是塔河湾站外很长一段路都没有人行道,走在路边很危险。久而久之,下了12号线就打黑车,成了乘客们的无奈选择。

形似“班车” 固定送客

等到夜间,12号线塔河湾站外的黑车生意变得更加忙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入夜后这些黑车熄火开窗,和白天时不同,司机并不下车招揽生意,而是默默把玩着手机。只有当列车进站时,这些车辆和司机才会又一次活跃起来。每当一大拨乘客从车站鱼贯而出,有人会熟练地在门前停靠的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钻进车内。有的车坐满了就即刻开走,有的车则在等待“迟来的乘客”。下了12号线的乘客会被高效地疏散一空。

“这些都是约好了的‘班车’。”有乘客介绍说,这些车辆的乘客群体相对固定,线路和价格也很稳定。“基本都是接送在大连市区实习或者做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类“定制班车”往往通过微信群提前预约,乘客和所坐的车相对固定。乘客们的返程时间时有变化,也会通过微信和“班车”司机联系,随时调整发车时间和拼车人员。“从塔河湾站到校门口10元,进校15元”是这类车辆的固定收费“标准”。至于这类没有营运手续,从法规上看属于非法运营的“班车”是否安全,年轻的乘客们其实并不太在意。

急需打通

“最后一公里”

其实,类似的“黑车”扎堆现象,在地铁1号线的河口站外也曾出现过。此地的黑车,也呈现出“定制化”趋势。与12号线塔河湾站类似,这些“黑车”的出现,都与从地铁交通枢纽站到乘客最终聚集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行不畅有关。

河口站外黑车的主要乘客群体,是工作在软件园,安家在小平岛或者旅顺南路沿线的IT年轻人们。对于他们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饭。而旅南公交线路和地铁12号线在晚8点半左右都已结束,满足不了这些年轻人的通勤需求。此外,从河口地铁站到小平岛内星罗棋布的各个小区,步行太远、开车太堵、公交车车次少。聚集在地铁站外的黑车凭借相对实惠的价格和发达方便的手机通讯,自有其市场。

地铁和轨道交通搭起了这座城市的骨架,但从河口地铁站这样的交通枢纽站到居民聚居的小区,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同样需要打通。以塔河湾站为例,不少固定乘客建议,可以通过增加公交线路满足乘车需求;投放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增加出行方案等方式,来解决乘客通勤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