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0】垃圾分类 ,是时尚,更是习惯!
天健网消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煜)刘玉梅,77岁,家住梅山路4号楼,“一把年纪”却很时尚,争做垃圾分类“新达人”。老人家里常备4个颜色的塑料袋,将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四分类,再逐个分门别类投进楼下的垃圾分类箱。垃圾四分类知识,她也熟记于心,倒背如流,还主动为周边楼院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政府给咱安装垃圾分类亭,咱们就要用好,不能让它虚设。”
11月30日,记者在刘玉梅的带领下来到中华路街道梅山社区,一个长约6米、宽约1米的垃圾分类亭十分醒目。记者注意到,和以往的垃圾分类亭不同,该垃圾分类亭基础配套为一亭七桶,即一个可回收垃圾箱、两个厨余垃圾箱和三个其他垃圾箱。在刘玉梅的介绍下,记者发现这个垃圾分类亭既便民又智慧:垃圾桶上方配置了易拉环等小配件,居民投放垃圾不脏手;垃圾桶后方还配备了垃圾四分类的宣传栏,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居民一目了然。
刘玉梅告诉记者,他们所居住的楼院是非物业小区,楼院周边主要是地埋垃圾桶和台式垃圾桶,以前居民家产生的生活垃圾都是“一个袋装所有”,混合投放现象严重。“尤其是夏天,生活垃圾量增加,垃圾外溢,蚊蝇滋生。”
自从垃圾分类亭投入使用后,刘玉梅家里自备4个颜色的塑料袋,和垃圾分类箱的颜色相对应,她要求自己熟记垃圾分类知识,并且在家做好垃圾分类。“我虽然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给垃圾分类工作扯后腿。”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玉梅成为垃圾分类“新达人”。为了让辖区居民知晓垃圾分类,她在梅山路4号楼、6号楼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成为义务宣讲员。随后,她又主动和垃圾分类监督员一起站岗,对居民垃圾投放进行监管。现在,哪栋楼哪个单元的居民垃圾分类做得好,她一清二楚。
据梅山社区书记迟梅芳介绍,梅山社区有44栋楼,1923户共6000余名居民,平均每天的生活垃圾量为1310公斤,其中厨余垃圾960公斤,其他垃圾350公斤。迟梅芳表示,辖区内11个垃圾分类亭的投入使用,让市民的垃圾分得明明白白。
近几个月,居民们垃圾分类习惯逐渐养成,小区环境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玉梅高兴地说:“垃圾分类,我们是参与者;环境好了,我们更是受益者。”
2020年,甘井子区共建设650个垃圾分类亭,平均每200余户居民配套一组,惠及244个非物业管理小区的13万户居民,在全市首个实现非物业管理小区垃圾分类亭全覆盖。
垃圾分类亭的建设是2020年大连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大连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任务,扎实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走上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轨道。《大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12月1日起正式实施;10月底,小区覆盖率、居民户数覆盖率和公共机构覆盖率都达到95%以上;分类体系逐步建成,有害垃圾源头减量,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其他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收运能力有较大提升;打通居民厨余垃圾收运链条,在11月底初步建成居民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加快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年底前各区要完成就地处置设施建设,市政中心1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要投入运营……
实行垃圾分类,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为了让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大连将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将持续对各区、街道开展考核,并将适时扩大考核范围,将全市12个区全部纳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