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为民生全力成就“幸福指数佳”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湘竹 于艳新 张丽霞 

赵蕴颖 张吉存 曲琦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着力点。越是发生疫情,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大连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一直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大连市统筹做好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民生,全力成就“幸福指数佳”。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打造更有质量的生活

截至目前,市六院负压病房改造及设备配置、应急负压型救护车配置、部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改造工程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等3个应急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市中心医院新建分子影像中心等5个新开工项目顺利推进;市三院新建门诊楼急诊楼等4个接转续建项目加快推动;新建市血液中心等前期工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项项重点项目的加紧建设和及时完工,进一步补齐了卫生健康项目短板,提升了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提供了坚实的项目支撑和有力保障。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为全面应对冬春季疫情,我市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推进5个市级示范发热门诊建设,争取用三年时间补齐发热门诊短板,构建由各区域示范发热门诊为龙头、其他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诊室(留观室)为哨点的平战结合、布局合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发热门诊服务网络。推进我市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核酸检测的能力,实现我市日检测100万人份(1:5)的检测能力水平。

我市统筹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20年全市改造110所中小学校、30所幼儿园非卫生厕所,学生入厕环境有效改善。补齐短板,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互联网接入速率不低于100M。

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2020年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6所,校舍面积32.86万平方米,义务教育现存147个“大班额”全面消除,无新增“大班额”“超大班额”。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集团数量已达95个、成员校384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68.9%,区域内优质教育集团对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帮扶乡村学校实现全覆盖。实施更加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目前全市无贫困学生辍学。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1237.9万元,帮扶困难学生22004人次。全面落实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零拒绝”,特教学校“全免费”,送教上门“全覆盖”。提供更加贴心的校内课后服务,19.7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推进道路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更强的基础保障

2020年年初以来,我市天然气通气置换工程稳步推进。截至去年12月15日,已完成人工煤气置换小区212个,共计181660户,复气120548户;已完成新通气小区25个,共计14782户,通气覆盖12083户。我市完成《大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各区市县积极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度实施道桥工程项目14项,承建城市照明工程4项,年底前将完工,承建环卫项目8项,共承建排水项目12个,全年承建园林建设及改造项目16项。劳动公园历史展览馆建设项目已于去年10月30日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2020年,我市列入计划的停车场项目12个,泊位总数4736个。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5个,投入使用车位1107个,2021年在继续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同时,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我市完成2020年7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庄河市、长海县7个地区,改造面积204万平方米,改造居民楼663栋,惠及居民3.49万户,总投资约4.29亿元。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结合防疫时期居民小区封闭经验,按全市共计封闭老旧散楼区域921个,涉及居民35.8万户。

2020年,我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400公里工程任务,“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做法获全省通报学习。同时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打造1个省级示范县、5个省级示范乡镇,形成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截至目前,已开通公交线路3条、调整公交线路4条。为填补鲍鱼肚周边公交空白、优化三鼎春天周边线网布局以及根据我市夏季旅游特点,先后开通了1126路、1302路、旅顺中路季节性旅游线路;为加强辛寨子地铁站公交接驳、填补二十四城周边公交空白、丰富旅游环城线路景点内容,先后对1117路、809路、环城旅游线路和环城旅游西线线路进行了调整。从而使我市公交线网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更加紧密,公交站点服务辐射范围更加深入,公共交通整体运输能力得到一定提升,部分区域市民公交出行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此外,按时高质量完成了2461台公交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公交车行驶安全性,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兜底线强保障,打造更有力的保障体系

2020年年初以来,我市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颁布实施了新的《大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同时出台了《大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新低保制度实施后,我市同步补齐了低收入家庭救助短板,将未纳入低保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25倍的家庭,认定为低收入家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解决绝对贫困向兼顾解决相对贫困延伸。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0431户、53306人,其中,农村低保23788户、31821人。同时,我市全面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2020年7月1日起,我市连续第13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标准,同步提高孤儿养育标准。综合保障标准始终保持东北地区首位。此外,我市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2020年1月至今,全市共开展因病致贫家庭救助15905户、18193人次,发放低保金877.6万元。今年以来,累计救助525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近154万元。及时向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发放2020年1至6月及8、9月价格临时补贴,惠及近60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近6000万元。2020年1月至今,已累计向7.7万低保、特困、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防疫口罩约77万个。

我市全力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特别是2019年以来,市人社局牵头重拳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市历史上首次实现当期欠薪存量案件全部化解,并保持动态清零。立足“月动态为零”工作目标,我市彻底改变既往根治欠薪工作模式,创新提出由被动投诉向主动排查转变、由处理案件向解决拖欠转变等“五个转变”工作新思路,定期对企业拖欠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有效防范化解新增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意见》,创立建立“双报告”“双推送”等14项长效工作机制,曝光违法失信欠薪企业,向人社部推送欠薪企业“黑名单”信息,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成立市区两级治欠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市级治欠保支调度会议20余次。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准绳,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严格《条例》监察执法,及时开出罚单,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强大震慑力。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