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每个人的心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石朕

2020年10月1日晚,大连京剧团最新创排的现代抗疫京剧《公民汪勇》在宏济大舞台完成了首演。当天,恰逢国庆节,这部京剧是对和汪勇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凡人英雄”的献礼,更是对传统戏剧从内容优化到形式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当天的演出虽然现场观众不多,但演员们依然表现得十分出彩。“创排《公民汪勇》是京剧人向‘凡人英雄’致敬,也是京剧人积极向社会传递戏剧力量的一个举动。”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说,“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中汲取面对灾难时坚韧、顽强、勇敢的力量。”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教育着手,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每个人的心田。”在杨赤看来,这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文艺工作者恰恰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大连京剧院每年都会通过开展送戏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京剧学习培训班等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京剧艺术。在剧目选择方面,剧院推出了一批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剧目,形成系列,在中小学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每次进校园,我们会在正式演出之前向孩子们介绍剧目背景、剧中人物特点以及故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比如《钓金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岳母刺字》体现了对祖国的忠诚,《铡美案》体现了匡扶正义。孩子们在了解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受到忠孝节义的文化熏陶。”杨赤说。

不仅如此,作为已经连任三届的“老政协委员”,多年来,杨赤始终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2018年,杨赤提交了《关于加快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提案》,建议制定具体措施将戏曲进校园活动落到实处,比如:制定量化标准,规定中、小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戏曲的场次,并纳入学校年度业绩考核内容。选取较为浅显并有普及意义的戏曲知识,在语文、音乐、体育等科目考试中适当增加戏曲知识考题,定期组织相关科目教师进行戏曲知识短期培训。2019年,杨赤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建议恢复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给年轻京剧演员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鼓舞,让他们沿着京剧之路坚定地走下去;另一个是建议对中小学老师和大专院校的老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再以他们为纽带传承传统文化。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演出市场带来严重冲击,也让始终忙碌的杨赤有了更多时间沉淀与思考。“一年来,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儿,充分挖掘现实题材,努力把当下社会的闪光点搬上戏曲舞台。”杨赤说。疫情期间,武汉一位普通的快递小哥汪勇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等,想方设法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帮助。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用质朴的行动,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抗疫英雄。杨赤看到这则新闻后,立即锁定了这个人物、这个题材,召集主创人员展开创作,于是就有了2020年10月1日的那场首演。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按照新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将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永恒的使命与担当。”杨赤深情地说。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