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6条服务举措
天健网消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葛春家)为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沙河口区将2021年确定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攻坚年,推行26条服务举措,加快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8项承诺”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大力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使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通过网上申报、线上审批、快递送达,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办事“零跑动”,审批“不见面”。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条件或申请材料欠缺的区级政务服务事项(非即办件),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实行“容缺受理”。
90个多部门联办主题事项“一次办好”。推动“我要开商贸公司”“我要开饭店”等全区90个主题场景多部门联审联办、联合查勘,实现“一个窗口收件、一套申请材料、综窗发证邮寄、限时联勘联审、企业只跑一次”。
19类证明材料“免提交”。通过数据共享互认,身份证、营业执照、住所证明等19类材料由审批部门进行在线数据查验,无需申请人提交。
9项事项实现“上门办”。通过微信预约,向重点园区、楼宇企业提供企业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特种设备审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9项业务上门服务,全程帮办免跑动。
3项服务举措“更贴心”。依托“沙河口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网上大厅”提供预约服务;微信预约双休日、午休“错时服务”,办事不用再请假;提供“延时服务”,群众不用再次跑。
所有办事大厅(站、所)设立特殊群体“志愿岗”。在全区所有政务服务场所增加“特殊群体志愿服务岗”,为特殊群体提供轮椅、急救箱、老花镜等必要设备,以及陪同助办、帮刷代付等陪伴式服务。
“4个规范”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的执法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规范执法审慎包容。优化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建立“容错”机制。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先行告诫说理,指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改正,一般不予行政处罚。
规范司法办案程序。充分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防止超标的超范围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规范司法诉求处理。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联动机制。建立基层调解组织,尽可能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化解涉企业纠纷争议,积极服务和谐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8提升6免费”让成本竞争力更强
提升市场准入透明度。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
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政策执行,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高新企业扶持等相关政策说到做到、有诺必兑。
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推进“城市信用广场”项目建设,建立覆盖全行业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和差异化监管措施。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拓展惠民便企“信易+”应用,为守信主体提供优惠便利。
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覆盖面。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政策,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提升重点产业全链条发展空间。围绕10个重点产业,建立“产业招商链长制”,组建产业链招商队伍,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加大产业纵向发展空间。
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消防备案抽查实施属地化管理。对行政区划内的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及既有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
提升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持续做好“银政企”对接服务工作,搭建金融对接服务平台,拓宽重点项目、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等重点领域和中小微企业获取差异化金融服务的渠道。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力度。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为企业积极引进高层次国外专家提供本人就医、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保障。
“六免费”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为辖区所有新办企业免费刻制首套印章,免费快递证照。提供免费帮(代)办、免费上门服务、免费停车、免费复印打印服务,切实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5个推进”让生态更宜居
推进政企交流常态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开展“美丽楼院”活动,推进社区“微治理”“微更新”。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构建信息化、智慧化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新形态。
推进生活服务便利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就近原则配置加盟企业、搭建基层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推进“接诉即办”制度化。建立重点疑难案件会商机制,实行“即接即办”。对企业反映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采取“一单通达”方式快速办理,采取联合会诊、综合施策、集体决定等方式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