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大连市城市发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发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许晓楠)为全面助力“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我市编制发布了2021年度《大连市城市发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着力团结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到大连全面振兴的宏大事业中,持续汇聚起推动新时代“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目录》的编制在坚持“六个科学”“六个精准”的基础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市场导向为引领,突出科学编制、依法编制的工作理念,全面、认真、有序地开展编制工作,有效地保证了编制工作质量。共发放电子调查问卷35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问卷调查涵盖辽宁省“两重一骨”企业31家,千人以上规模单位57家,教育、卫生相关单位209家。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统计,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各占比10%、事业单位占比20%、民营企业占比60%。

《目录》主要收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卫生、教育、现代农业等6大产业中的19个行业,共计291个紧缺岗位。同时,为支持“两市一县”引进培养紧缺人才,专门编制了瓦房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三个地区的紧缺人才目录,分别收录紧缺岗位8个、6个和7个。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卫生、软件与信息服务、装备制造业位列前三名,岗位数分别为40个、26个、24个,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3.7%、8.9%和8.2%;从紧缺程度看,五星级岗位38个、四星级岗位80个、三星级岗位123个、二星级岗位35个、一星级岗位15个,五星、四星、三星和二星级岗位在各个行业中分布比较均衡;从地区分布看,高新区、金普新区仍是我市紧缺人才主要集聚地,需求量分别占调查统计总量的32%和20%。

与2020年《目录》相比,2021年《目录》紧紧围绕《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制定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等发展规划,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

一是优化编制体例。《目录》的岗位名称统一采用国家人社部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名称,有效解决了“同岗不同名”和“同名不同岗”的问题,为人才引进、申报、认定、培训等提供了国家标准和法律依据,也为我市智慧经济时代各项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目录》坚持以用为本,除生物医药、卫生、教育等部分岗位,放宽了其他学科专业方面的要求,以期实现人才求职松绑破限,为用人单位引才开放空间。为支持“两市一县”引进培养紧缺人才,《目录》还单独编制了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部分紧缺人才岗位,让这些地区在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中,既与全市在整体上保持有机的统一,又能在有地方特点的岗位中实现差异化引进。

二是优化产业设置。根据企业的要求,《目录》将“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两个行业合并为“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行业,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填报时对两个行业岗位职能区分的困难。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将“新能源”行业从“先进制造业”大类中调整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中,并与“节能环保”行业合并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减少紧缺岗位设置的重合率。为全面提升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结合智慧城市、海洋强市等愿景目标,《目录》新增了“现代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行业”,将城市规划、智慧管理、生态建设等岗位纳入《目录》,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优化岗位配置。为推进我市“五个中心”建设的人才供给与保障,《目录》对港航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研发服务和创意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岗位进行了优化,共收录54个岗位(不含延伸的岗位),占岗位总数的18.6%;为对接智慧城市和海洋强市战略,《目录》增加了城乡规划工程技术人员L(“L”表示绿色职业)等7个岗位;为助力亚太对流枢纽、创新策源中心、蔚蓝时尚滨城的核心指标体系建设,《目录》增加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2个前瞻性岗位;为保障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录》增设了微生物分析员(特需)等12个岗位,并为“两市一县”的乡镇和社区增设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等岗位。《目录》还设置技能人才岗位33个,占岗位总数的11.3%。另外,《目录》对教育行业岗位也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范围已涵盖高等教育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中学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幼儿教育教师五大类岗位。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