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77家科创企业提供3亿元信用授信额度

高新区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杨文书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湘竹)日前,高新区与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将为177家科创企业提供3亿元信用授信额度。这是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金融先行、开展政银企对接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区内科技企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又高又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主力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人才的吸纳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汇聚产业资源的开放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区,为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到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高新区全年净增高科技企业277家,总数达到967家,全市占比43%;专利申请量3288件、授权量2124件,全市占比分别为30%、4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2件,全市领先;技术合同成交额102亿元,全市占比54%;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4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区域金融机构121家;科技成果转化240项。提前全面完成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中综合排名晋级到第18位,比上一年度升级1位。

在科技创新主力区建设上,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着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和培育重大创新平台项目,扎实推进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74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个,离岸创新中心6家;新增雏鹰企业399家,瞪羚企业达到41家,独角兽企业达到4家。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3.1%增至4%,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长70%,PCT国际专利数量增长497%,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5%。

在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紧紧围绕“1+6”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巩固壮大。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洁净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生命科学产业形成体系,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数字文创产业创出佳绩,海洋科技产业成果喜人,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发展快。

在科技人才吸纳区建设上,通过举办“海创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施品牌引才,“海创工程”“科创工程”双轮驱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在高新区创办企业495家,获得知识产权449项,吸引北大等全国37家高校院所的187个科技人才或团队。有效发挥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作用,定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6个,汇聚知识型从业人才13.1万人。

在创新创业创投示范区建设上,高新区累计建设众创空间43家,累计培育各类企业3000余家。设立12亿元规模的政府引导基金,新引进3支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38.2亿元。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市场的“IT民办高教第一股”。目前,高新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53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3家。2019年被评为全国12家进步明显的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2021年,高新区将努力打造北方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东北国际科创核心区和高水平双向开放前沿阵地。探索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做大做强“1+6”产业集群。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