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为支持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邵海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市财政局副局长于远军介绍了“十三五”时期财政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十三五”时期: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提质增效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提质增效,有力对冲减税降费和疫情影响,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61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02.7亿元,年均增长3.5%。财政支出持续保持较高强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6年的870.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2亿元,年均增长3.6%。

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2016年至2020年累计减轻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632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二是积极支持创新驱动发展。5年来,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118.91亿元,年均增长2.9%。完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累计筹措资金600亿元,持续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强度,重点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积极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202路轨道延伸工程及快轨3号线存量资产PPP转型,城市地铁、大连湾海底隧道、新机场市政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持续强化财源建设。创新资产资源盘活方式,推动资产纵向横向并购整合,在形成良性投资循环的同时,增加财政收入。创新土地收储机制,市本级统筹调配土地出让收入60亿元,建立土地收储专项资金,用于激活县区土地资源。目前,累计周转拨付110亿元,实现土地出让约65万平方米,预计可实现收入256亿元。

资源配置持续提质增效。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使用各类资金资源超过300亿元。在连续多年压减一般性支出基础上,2020年继续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45.1亿元,压减比例高达58.6%,腾出的资金全部用于民生等重点保障领域。

多措并举激发基层发展活力。2018年,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将隶属于乡镇企业实现的主体税种地方留成全部作为乡镇级收入,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建立乡镇财力保障机制,确保了乡镇财政平稳运行;核定乡镇市级分享收入基数,2018年起对乡镇收入超基数部分全部返还。2020年,我市高标准开展园区深化改革,市财政局出台园区财税管理体制指导意见,赋予园区独立财政管理权,激发园区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出台市本级对县区财力让利政策,各县区引进、签约的所有外埠企业且年度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形成的新增地方级共享税收收入大连市本级留成部分,2020年度100%返还企业所在县区,“十四五”期间90%返还。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合计由631.5亿元增加到727.4亿元,占总支出比重持续达70%以上。一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16年至2020年,全市财政累计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9.19亿元,年均增长6.5%。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95元提高至223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10元提高至640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610元和380元提高至750元和540元。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各类资金的统筹力度,5年来先后4次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二是积极推动健康大连工作落实。全市财政5年累计投入卫生健康支出329.5亿元,年均增长6.34%。三是支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市财政5年累计投入教育支出564.53亿元,年均增长2.21%。四是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全市财政5年累计投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9亿元。统筹推动实施文化惠民项目。五是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全市财政5年累计投入农林水支出233.12亿元。六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全市财政5年累计投入节能环保支出110.38亿元,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

我市还把县级“三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加大财力倾斜和资金调度等措施,有力支持了县区牢牢守住“三保”底线。2020年,市本级全年对县区转移支付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的90%以上;全年累计向县区调度资金224.6亿元,有力确保了县区“三保”不出问题。

“十四五”时期:财政要为新时代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力保障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市财政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政”领“财”,牢固树立“大财政”意识,驰而不息壮大财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新机制,为新时代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力保障,为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聚焦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以更高的财政政策效能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大财政直接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推动重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这一关键环节,从深层次培植财源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成果转化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加大政策扶持,调动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企业积极性,打通成果转化、企业增收、壮大财源的通道;以稳链、强链、拓链为主线,聚焦“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的统筹衔接,疏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加强基金、担保、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统筹衔接,发挥科技担保公司等机构作用,推动科技担保、银行融资、基金投资等政策联动,形成支持创新合力,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形成招商引资政策的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招商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牵引作用,推进建链、固链、延链、稳链,打造核心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

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打破资金使用界限,建立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财政资金整合机制,统一出台扶持政策,推动部门政策集成、有效衔接、协同发力,集中财力办大事。

盘活政府和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源高质量运行——

发挥投资、运营公司专业化平台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清理盘活。

建立公用事业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公共产品服务补偿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降低公共事业经营亏损,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不断提高公共事业资产运营效率。

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配置、使用、运营和处置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对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资产,通过有偿出让方式,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运营,提高整体运营效益;对目前分散管理的办公房产,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一配置、统一物业,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条件成熟时可分期、分批出让给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对非房屋土地类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一步明确配置标准和处置程序,研究设立行政事业性资产“公物仓”,最大限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推进公益性文化场馆盘活利用,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自主、合作、授权等方式,开展展览及增值服务、藏品外借、餐饮及文化产品销售等服务,开拓公益性场馆增加收入新途径;按照面向市场、转换机制的原则,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推动企业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创新扶持方式,将文化惠民和繁荣演出市场有机结合,由原来补贴项目转为补贴市民,提升企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力。加大考核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

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和防范化解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财力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推动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做好乡村振兴财政保障,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同时注重引导激励,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民生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健全规范、透明、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防范“三保”风险,压实基层主体责任,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强化跟踪监控预警,确保基层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推进改革创新,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动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应用和调整机制。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市县两级财政关系。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确保财政收支平稳健康运行,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