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电信诈骗怎么办?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我市警方深度揭秘电信诈骗类型(下)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昨日,我市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电信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遭遇电信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那么,除了之前揭露的贷款、代办信用卡类、刷单返利类等四类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电信诈骗还有哪些类型呢?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一)冒充电商客服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市民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以可给予市民退款、理赔、退税;或者因商品质量原因导致交易异常,将冻结市民账户资金;或者误将市民升级为会员、误将市民授权为代理、误给市民办理了商品分期业务等,如不取消上述业务将扣费;或者以市民会员积分、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不能退款为由,让市民提高会员积分进行贷款等理由,让市民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或诱导市民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将市民银行卡内钱款转走。

对于开网店的市民,诈骗分子同样可以冒充电商平台客服,称市民所开店铺因违规操作、完善店铺信息等原因导致店铺将无法正常营业,店铺相关账户被冻结,需要交纳保证金、认证金;或者诈骗分子先冒充消费者联系市民,谎称市民所开店铺无法付款、无法下单。之后,诈骗分子又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市民所开的店铺信誉不够、没有认证等,以需要交纳保证金、认证费、服务费等为由,诱导市民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二)冒充物流客服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快递、货运、仓储等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称市民快递丢失,可给予市民退款、理赔、退税等,诱骗市民转账汇款;或者通过诱导市民,将银行卡等信息输入到诈骗分子提供的虚假网页,并输入手机验证码后,将市民银行卡内钱款转走。

虚假购物、服务类

(一)虚假购物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网页、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市民与其联系,待市民为购物付款后,就将市民拉黑或者失联,市民也未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或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市民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二)虚假服务

诈骗分子通过推广发布信息,谎称可以提供正常的生活型服务、技能型服务等(如:代为生活缴费、音乐制作、网站制作、论文发布、代加工等),以及谎称可以提供非法的各种虚假服务(如:调查追债、提供定位、交通违章处理等),以缴纳定金、保证金,诱骗市民转账汇款,后将市民拉黑,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

(一)冒充领导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方式,冒充市民的领导、公司老板、上级管理者等身份,或者冒充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等,以领导的名义,以与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签合同、送礼、遇事急需用钱等事情为由,诱骗市民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二)冒充熟人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市民亲戚、子女、好友、同事等,以人在国外代买机票、交学费、给教授送礼、违法被公安机关处理需要保释金、遇交通事故需救治或赔偿、处理关系不方便直接出面、病重需手术等急危情况等事由,诱骗市民转账实施诈骗;冒充市民或其所在公司的生意合作伙伴,以企业收款账户更换、垫付货款、代买其他商品为由,对市民实施诈骗;冒充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培训班老师等,以报名培训班需交纳学费为由,诱骗市民进行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三)冒充公众人物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具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网红、知名企业老板等身份,以能与明星、网红、知名企业老板互动、交友、见面、吃饭、获取签名照等为由,诱骗市民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一)游戏币、游戏点卡虚假充值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游戏点卡优惠或优惠购买的广告,诱导市民先付款,制作虚假的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市民获取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二)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

诈骗分子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市民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或者让市民提供游戏账号和密码,通过登录市民游戏账号,冒充身份诈骗游戏内其他好友。

(三)其他

诈骗分子以出售游戏外挂、游戏代练、解除游戏账号冻结、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为事由,诱骗市民汇款实施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类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加市民好友,或者在网络平台发帖、投广告,称有投资门路吸引市民主动上门,或者以朋友、投资高手及理财老师等身份接近市民,并在聊天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把话题引到投资理财上,使市民对其赚钱的方式产生兴趣——以零风险炒股,骗市民将钱交给“炒股高手”;以高收益投资项目稳赚不赔,骗市民下载非法APP;以虚拟货币升值快,骗市民大量购买等方式,让市民少量投入,顺利得到高收益,等市民尝到甜头加大投入后,诈骗分子会以频繁交易收取高额手续费、提现失败需充值才能提现、直接后台更改数据变盈为亏,甚至直接删除或者拉黑等方式实施诈骗。

虚假征信类

(一)消除校园贷记录

诈骗分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市民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按照现在政策属违法违规,现在需要消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市民转账汇款或让市民在正规网贷、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二)消除不良记录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工作人员,称市民的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有不良记录,需要消除,不消除会影响个人征信;或者称市民之前有网贷、分期记录,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以可以帮助注销账号、消除分期记录等为由,诱骗市民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