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领先 数字赋能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处船坞前,矗立着一个巨型显示屏,现场作业人员正在用键盘操作船体分段的管路信息,5G新技术在这里已得到充分运用。

这是我市立足已有产业基础,积极改造提升“老字号”,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场景。

2017年以来,我市实施超过4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在重大成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紧布局,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逐步建立,“两化融合”水平、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数字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得益于此,我市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加速融合,数字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产品和高端信息服务为双发展主线。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近两年来年均增长27%,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埃森哲、文思海辉人员规模超过万人,华信、IBM、东软等10余家企业年收入超10亿元,共有A股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拥有惠普、思科、戴尔、索尼等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并始终保持每年至少有5家全球行业领军企业落户的喜人态势。软件业务出口收入一直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建成10余个面向自动化控制、数字化制造、云计算、智能航海、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软件创新中心和技术联盟。涌现出心医国际、厚仁教育等一批瞪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和微神马、金指科技、即时智能科技等一批从事新兴领域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业务形态涵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跨境电商、新零售、直播电商等。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已累计服务本地企业近千家,支撑万余个软件项目开发。我市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被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并在全国宣传推广。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141户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1.8亿元,占辽宁省的6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数字视听、信息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为主导的产业链布局,智能家居、新型线路板、高端储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等新兴领域也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作为主导产业,已形成高端设计、芯片制造、特种专用材料和装备、人才培养等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以大连机床重整为标志,我市通过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优化整合,主动求变,加速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机床制造业、机器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等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规模持续壮大,形成了央企、外企和民企三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在组合机床及自动线、柔性制造系统和自动化成套装备领域,我市企业多种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替代进口。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也在加速度。出台《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冰山集团应用AR实现远程运维、热成像安全监控、智慧能源管理场景应用,心医国际实现了5G+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示教等典型应用场景。大船重工、大杨集团、一重集团等20家企业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双创”和工业大数据等试点示范。航天新长征大道、大连久鹏电子等6家企业的研发成果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