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道永:给毛主席周总理当翻译

许晓楠 杨光

在金道永的书房里挂着一张他最珍贵的照片,那是毛主席接见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团长的情景,在毛主席和团长旁边担任翻译的军人就是金道永。这是他一生最辉煌时刻的见证。

金道永,辽宁省宽甸县人,1928年7月出生,1946年6月入伍,1953年4月入党,1984年3月离休。由于在语言方面的优势,金道永曾先后给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朝文翻译。他撰写的103本日记,780万字记录了他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见闻,见证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4次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先进工作者。离休后,他热心民族教育事业,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突出奉献奖”,并被评为“大连市百名爱心老人”。

金道永1946年在军政干校毕业,1950年赴朝鲜,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197师侦察科翻译、47军139师敌工干事、志愿军总政治部敌工干部训练队副队长、志愿军总政治部敌工部秘书、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处职员。1959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调研干事、绥化武装部副政委、旅大警备区联络部副部长兼大连联络站站长等职。离休后,他曾任大连市朝鲜族老年协会会长、大连市沙河口区关工委常委、大连市老战士报告团及红星报告团报告员等职务。

离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个重要转折,怎样度过?金道永认为,人活着总要有个目标,到了老年也要有追求,没有目标就没有意义了。他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坚持写日记,103本日记、780万字,记录了他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见闻。离休后,他给自己提出每天整理一个故事的目标,1992年,他的作品《红叶》出版了。此后,他又写出11万字反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作品——《喜马拉雅山的枪声》,在黑龙江省朝文报上连载发表。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给毛主席当翻译》等50余篇文章。

金道永热心为大连市朝鲜族老年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办实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解决朝鲜族孩子上学难,金道永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设朝鲜族中学,大家一致同意发动朝鲜族社会力量,捐资办学。他带头和儿子一起捐款2000元,又发动干休所的老同志一同捐款,他还挨家挨户登门募捐,半年时间社会各界共募捐款50余万元。后来相关部门给建校拨了款,1998年9月新校舍落成。

1997年4月,金道永被沙河口区聘为老干部报告团报告员。他讲战斗故事、讲民族历史,先后作报告200余场,听众达4万余人次。为了使后代不忘历史,他把珍藏几十年的7件珍贵文物捐献给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金道永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自己花钱买玩具、文具、糖果等礼物送给朝鲜族幼儿园小朋友。2004年,他与战友一起捐款5000元为大连朝鲜族学校建立了一支鼓号队。

1997年,金道永向单位写了一份关于自愿捐献遗体的报告,但当时大连还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2008年,得知大连红十字会正式开展遗体捐献工作后,金道永马上和老伴崔寅淑一起报名,他在登记表上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人民的儿子,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所以我自愿在身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弥留之际,金道永仍不忘捐献遗体,叮嘱子女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他强调“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了。”《前进报》以“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对金道永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