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未来五年新目标:十个新突破 三年过万亿

天健网消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韩晓菲)11月7日下午,中共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常委吴开华介绍会议取得的成果,深入解读会议精神。市科技局局长李大民、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曲晓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栾玉瑄、市国资委主任孟伟等相关单位领导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常委吴开华在发言中说,11月4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同志代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作了报告。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重点在十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做强综合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投资消费新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奋力挺进万亿GDP城市,在加快壮大经济规模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统筹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建设创新策源中心,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四是,推动“三个中心”融合发展,推动航运中心赋能升级,完善物流中心体系功能,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实现新突破;五是,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创建中日韩经贸合作示范区,提升外资外贸发展质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六是,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在建设东北亚海洋强市上实现新突破;七是,强化城乡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构筑更加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好人民满意的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九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十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大连,提升公共安全水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吴开华着重介绍了党代会部署的几项重点工作。在谈到地区生产总值“三年过万亿”目标时,他指出,党代会报告作出的“十个新突破”工作部署中,第一个就是“做强综合实力,在加快壮大经济规模上实现新突破”,鲜明提出“奋力挺进万亿GDP城市”。报告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保持全市经济较快合理增速,力争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围绕“三年过万亿”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分年度、分地区进行任务分解。未来三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保持8%左右。按照这样的增速,到2022年,经济总量可以达到8300亿元;2023年,经济总量达到9100亿元;到2024年,经济总量就可以达到10000亿元。

此外,党代会报告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民生领域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促进交通更加畅通。优化路网布局,改善路网结构,增加新的联接高速公路的出口路,加快形成服务品质高、运行速度快的对外通道,提升对外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构建以快速路为主动脉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强主城区内部以及与其他辖区的联系。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实现渤海大道全线通车,缩短新老城区时空距离、密切主城区与金普新区联系,形成纵贯南北的城市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缓解大连至旅顺口区的交通压力,形成横跨东西的城市快速通道。有序推进主次干路建设,适时对一些现状道路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和功能优化,循序渐进提高城市道路网密度,改善城市路网等级结构,提升道路路网运行效率。积极推进断头路打通工程,超前配套新建小区市政道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提高居民出行通达性与便利性。改善交叉路口和瓶颈路段,营造安全畅通出行环境,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运行秩序,营造安全畅通出行环境。大力发展静态交通,有效增加停车位供给,努力解决好停车难问题。

二是促进医疗更加普惠。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成医疗分级有序、医防有机融合、医院特色鲜明、部分专科国内领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大力实施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1个亿,通过5年时间努力,建设8—10个国内先进特色专科,打造国家、省市重点临床专科群,显著提升我市解决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技术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卫生强基行动,深化医联体建设,在每个涉农地区至少建设1个高水平紧密整合型县域医共体,高标准建设10所社区医院、15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和400个村卫生室,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的基层基础。深化 “抓质量、抓服务、抓作风、抓感受”活动,着力解决百姓看病“烦”和就医“繁”问题。

三是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确保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建设、按期交付、及时开办,持续扩增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供给,满足市民普惠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力争202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加快中小学校舍规划建设,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全市将规划建设4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秀师资向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流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0%;落实中考改革政策,逐年提高指标到校比例;推动义务教育“双减”落实落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降低家庭教育支出成本。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优化普通高中资源布局,推动优质高中教育品牌功能辐射外溢,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为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在连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提高大学生就业留连率,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聚拢高层次人才。

四是促进文化更加惠民。提升城市文化风貌,统筹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保护、利用、开发工作,实施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与环境提升工程,推动大连机车厂旧址等工业遗产项目建设,激发文化老城焕发新活力,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擦亮“浪漫海湾名城”城市名片。加快201路电车沿线升级改造,打造多个文化氛围浓厚、产业特色鲜明、环境生态优美、商业模式先进的城市功能区,使具有百年城市印记的有轨电车带成为城市会客厅、乡愁栖息地、文化新名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品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完善“一刻钟文化圈”,建设一批区(市县)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市科技馆、市文化馆、市古籍馆、市天文馆以及大连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强做大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支持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华录集团、省文化企业10强的华信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支持冰山慧谷等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文创产业园区。到2026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5%。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创新特色文旅业态,开发精品文旅线路,塑造知名文旅品牌,构建全域全季旅游体系,打造“东北亚文化旅游胜地”。加强统筹谋划,整合旅游资源,发挥大连文化产业集团、大连市旅游集团等国有企业和大连博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引领作用,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局长李大民、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曲晓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栾玉瑄、市国资委主任孟伟等相关单位领导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市科技局局长李大民表示,到2025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占GDP比重达到3.5%,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重点抓好加快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建设,争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创新主体引育,为做好“三篇大文章”有效科技赋能;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等三项主要工作。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曲晓新表示,城市更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大连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要求再用两年时间完成“十四五”期间全部改造任务(剩余总量1700万平方米)。按照这一要求,我市住建部门倒排进度,确定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142个小区、710万平方米、2367栋楼、10万户。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栾玉瑄表示,我市将加大蔬菜和肉蛋奶的生产力度,确保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165万吨以上,肉、蛋、奶年产量保证在115万吨以上,更好地保障大连市民的“菜篮子”产品供应。

市国资委主任孟伟表示,我市按照国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从2020年起全面启动了我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已由“设计图”转入“施工图”。我市国资国企改革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编辑:姜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