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辽宁故事·大连力量】小事议出大民心

讲述人:大连市中山区政协委员韩宏伟(中共界别)


天然气施工后,楼院地面出现破损,居民出行不便;楼洞防盗门损坏,却没人维修,有安全隐患;下水管道老旧,修得不彻底,时不时还会漏一下……这些看起来听起来“很小很小”的事,对于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街道林景社区的居民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大事”。


让居民们没想到的是,困扰了他们挺长时间的“大事”,因为一场面对面的“社区议事”,全部都成了“不是事儿”。


在过去的14年间,类似这样的“社区议事”,中山区政协已经举行了15场,20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被摆到桌面上,经过政协委员们的调研、协调、奔走、沟通,超过半数的居民“愁心事”当年即得到有效解决。


“社区议事会”汇聚各方人士于一堂,面对面解决问题

说是“社区议事”,可每次参加的人“级别”都不低,必须是“说得了算”“办得了事”的负责人!就拿最近在林景社区举行的这场议事来说,除了中山区政协主席高侃才及委员们、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外,还有民政局、住建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城区建设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居民有话直说,甚至 “火药味”很浓,那些令人发愁的难心事、久拖未决的老问题被一一亮出来,属于谁的辖区,是哪个部门的责任,一目了然。推诿、理由、借口,在这个“议事会”里都没用,也没人好意思提。是谁该干的活,就由谁当场认领,光认领不行,还得说出解决时间,成百上千双眼睛盯着呢……如此公开、透明、务实,正是中山区政协坚持举办“社区议事”14年的初衷和出发点。


其实,“社区议事”这个做法,也经历了一番发展,真真体现了“与时俱进”——


2001年,中山区政协把近200位委员按地域划分到8个街道联络委,尝试在部分街道和社区设定“委员接待日”,搜集百姓诉求,通过提案等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随着时间推移,“委员接待日”局限性日益凸显,通常只有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参加,意见建议缺少直接反映渠道。


2008年,“委员接待日”升级为“社区议事会”。首场议事会的情形至今还为委员们津津乐道:中山区人民路街道,一张会议桌把40多位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区政府办、城建局等部门负责人联系在一起,投影机里播放着反映百姓利益诉求的“实况录像”。20多个涉及城管、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疑难问题,有6个当场得到解决!


从那以后,这样的情形每年都会上演。14年间,15场议事会,百余个解决方案,政协履职更加“接地气”“通人气”。最为难得的是,14年间中山区政协主席换了四五任,“社区议事”这一协商载体却被“接力”至今。


扎实的“无陪同调研”是委员们基层协商的底气

作为“社区议事会”的源头延伸,中山区政协从去年起开展了“无陪同体验式调研”,对社区窗口服务、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学校园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集中“攻关”。不提前通知调研单位、不确定时间、不规定地点,以体验者的身份实地考察、了解民情、倾听呼声,如此抓上来的问题,才是真实的准确的。“微服私访”式调研深受委员认可,一年来,150人次委员参与了70余次活动,形成42份调研报告114条有价值意见建议,令“社区议事会”更有底气。

小事议出大民心。中山区政协的坚持、努力与不断自我更新升级,让辖区百姓办事更方便,环境更宜居,生活更舒心,有效促进了公共服务领域和营商环境的改进与提升。


(大连市中山区政协供稿)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