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这些身影,温暖而有力量!

孙颢源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王艺 智曼卿 许晓楠 见习记者秦至

11月4日,我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又一轮疫情防控战“疫”打响。虽然初冬的疫情给大连蒙上了一层阴霾,但滨城人民迅速凝聚起来,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公安干警和党员干部冲上一线,各部门把住关口,各领域联动配合,745万市民理解支持,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展现这座城市的强大信心。

“医”往无前的白衣逆行者

累计21316人次核酸采集医护支援各区市县采样,1200余名核酸检测专业人员日以继夜开展检测,13个医院、840名医护人员进驻救治中心隔离病区,省市县派出120余名流调人员“人盯人”查找密接,市急救中心抽调70余人、400余车次、24小时转运阳性患者及隔离人员,98人次卫生监督人员不停歇暗访督查基层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训练有素的大连卫生健康“战士”们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各负其责,推动疫情防控、救治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护士李嵘说:“11月8日那天,是雪、是雨、是冰已分不清了,拍打在面罩上雾蒙蒙的一片,落在手机上的雨滴让屏幕上的信息更加模糊。实在太冷了,双手双脚已经不听使唤了,于是我就蹦蹦跳跳,双手对搓,这样能舒服点,减少点僵硬感。后来,护士长给我送来了棉鞋,这一脱才发现,鞋底都湿透了,鞋边也开胶了……”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省属市属医院一共派出1100人采集队伍,自11月6日以来一直住在庄河,每日都开展核酸采集工作。

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就一直保持24小时“人停机器不停”工作状态。在实验室里,有一项完全是靠手工完成的流程,那就是加样。提取一个采样管标本,拧开、手动吸样、拧紧……看似简单的操作检测人员每天要重复几千次。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测人员几乎每个人都练就了单手拧管,两手协同操作的技能,20分钟就能加完一个块板96个标本。“一天下来大家拧盖的手都麻木了,回家连门都打不开。”医院检验科主任曹德生说。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市公卫临床中心)已经开放13个病区,包括2个重症病区、11个普通病区。大连市卫健委第一时间成立重症、呼吸、中医、心理、内分泌等专业救治专家组,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开展科学、有效的救治工作。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大连市专家组成员,疫情发生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艳霞第一时间奔赴救治中心。“定分型、定治疗方案,重视新冠治疗的同时也强调基础疾病治疗,达到治疗的整体化,又重视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李艳霞说,救治病人是第一要务,几天来,专家组成员开启不眠不休模式,每日进入应急区进行查房,对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会诊,及时调整诊疗方案,“看到有患者情况缓和,自己就感觉特别轻松,连吃饭都觉得香。”

坚守抗疫一线的藏蓝身影

11月8日,庄河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在太平岭乡核酸采样现场,村民向正在执勤的太平岭派出所民警刘贵强求助:因为疫情学校全部封闭管理,天越来越冷,可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穿着单衣。得知这一情况后,刘贵强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每当完成工作后就顶着寒风将衣物送到学生所在学校,让15个孩子及时添上了温暖的棉衣。

庄河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栾英伟和同事们在疫情中变身“大白”,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一直没有回家。从深夜到黎明,从日落到日出,他和同事们默默坚守在一线卡口,仔细盘查来往车辆和人员信息,严格按疫情防控要求逐一核对,确保不落一车、不错一人。他4岁的儿子想爸爸,妻子便将微信里他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照片给孩子看,告诉孩子“爸爸在工作”。孩子立马停止了哭泣,并指着照片说,爸爸是“大企鹅英雄”。听到这些话语,栾英伟眼含泪光,但他坚定地表示,疫情不退,绝不后退。

“同心戮力战疫情,核酸检测我在岗”,这是高新园区公安分局峦山社区58岁的社区民警郭宝太在疫情防控中喊出的口号。四轮核酸检测,他全部坚守岗位,用恪尽职守诠释从警誓言。“请大家提前扫码,保持间隔1米,排好队”“请大家戴好口罩,不要聚集”…… 郭宝太每天穿梭在核酸检测的人群中,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一起奋战的战友们一直被郭宝太的忘我工作热情所感染。然而,在这背后,大家并不知道,这位看起来精神抖擞的老同志,膝盖积液,一直带病坚守岗位。振华社区民警董庆利、大有恬园社区民警董俊文……同样是58岁的老民警,所辖社区的大街小巷、社区楼道、各类场所,到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都要走上一两万步。一天天的忙碌,嗓子“哑”了,但依然每天坚守在岗位上十多个小时,用行动守护着辖区百姓平安。面对疫情,大连公安全警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共同坚守在战“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心守护着万家灯火,以实际行动和默默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和居民始终在一起的“社区人”

社区是城市中与广大群众最贴近的基层单位,在大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行动中,广大社区工作者们承担着有序组织辖区所有居民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必要时协同有关部门转运重点人员,对重点楼院、小区管控,及时解决辖区居民各种困难、疑问等,十分琐碎但却很重要的工作。截至11月18日,大连全市共有8778名社区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11月17日16时许,记者在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兴国社区的核酸采样点看到,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大喇叭宣传的引导下,数百名居民相互间隔一米、排着队从容地依次接受采样。说好在现场等候记者的社区书记赵燕妮,此时正一个人开着私家车在取防疫物资返回的路上。兴国社区3000多常住人口中,60%以上为老年人,居民楼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建成的老旧楼院。除了“85后”的社区书记赵燕妮外,该社区工作人员只有7名社区专干,且除1名残疾人专干外,都是女性。“前天到昨天,整整40个小时,赵燕妮书记带着我们几个社区专干连续工作。”社区专干黄鹏女士告诉记者。“赵书记这样的社区工作人员和我们的孩子差不多大,孩子们都不容易,也做得很好!发生疫情后,我看到,不管多晚社区办公室的灯一直是亮着的,他们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社区居民,因此我们更应该站出来大家一起抗击疫情。”社区志愿者、今年69岁的张益华说。

等见到这位年轻社区书记时候,记者不禁为眼前这个带着疲惫神情的瘦弱身影所感动。自从今年8月到兴国社区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赵燕妮瘦多了,近期忙于疫情防控更是让她瘦到了90斤。作为社区的负责人,赵燕妮只能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带,连日来,她起早摸黑甚至是住在办公室,不管是布置核酸检测采样点、组织社区居民,还是搬运物资、操作电脑报送文件、协调各相关单位,哪里需要她就冲到哪里,全身心投入社区疫情防控的大事小情。“我家居民特别好,虽然年纪大但听指挥,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上至六七十岁、下到二十多岁九零后的志愿者们,随叫随到、不辞辛苦,给予我们人力和心理上的有力支援。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战胜疫情!”赵燕妮眼含热泪地说。

“我爱大连,我骄傲!”的志愿者

从11月11日至今,志愿者沈红宇一直忙碌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核酸检测样品转运组的一名志愿者,她每天对核酸检测样品进行搬运和清点,保障快速、高效、安全地将前端采集的样品“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般”送到检测实验室。“每天经我们手的核酸检测样品大概二三十万人次左右,工作量很大,虽然挺累,但是我很骄傲自己能出一份力。”沈红宇说,“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家乡有难,义不容辞!”

11月3日晚,因为爱人生病手术,团市委机关干部刘喜悦下班后急匆匆从市内赶回了庄河,原本想第二天一早坐早班高铁返回,没想到意外的滞留让他光荣地走上了抗击疫情一线。他第一时间请示单位并积极向庄河市机关工委“请战”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我年轻,体力好!多给我分点活!”他被分到了四个重点防控地区之一的庄河市城关街道财政社区,进入居住人数超过二千人的国奥小区,负责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为了做到应检尽检,他逐户爬楼敲门通知,从早上7点到夜里11点多不间断工作,还要协助维持小区居民有序检测、答复居民需求、协助医护人员对核酸检测样本粘贴条码、装袋封箱、扫录信息……“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也积累下不少经验分享给其他志愿者小伙伴。这将成为我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刘喜悦说。

当得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封闭管理时,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林震,立刻作出决定:我要成为一名青年抗疫志愿者。他和志愿者们一起为楼道、街道进行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13栋居民楼、390层楼道、数不清的台阶,每天他都要跑上无数次;多轮核酸检测,每一轮都是凌晨天蒙蒙亮就开始准备,他配合医护人员录入信息,维持秩序;不做核酸检测时,他便充当起了临时“快递员”和“外卖小哥”,奔波于泉水各家各户间,“能为社区作一点贡献,为更多人的平安付出努力,我骄傲!”林震说。

“我心脏病复发,惊到大家了!疫情无情人有情,谢谢好心的邻居们对我的帮助,谢谢志愿者!”庄河市水仙公馆一期B区三单元业主在业主群内向邻居及志愿者致谢。11月16日晚,B区三单元501业主心脏病突发,该单元负责人得知后迅速在群内发出求救,二单元志愿者籍美丽和一单元志愿者刘元元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二人取药后火速赶往三单元501业主家中。“我们到的时候她很虚弱,还开不了门,我们在门外很着急。”籍美丽回忆说,“后来她缓和了一些,起来开门时又险些摔倒,我一把扶住了。”籍美丽和刘元元二人帮助业主吃下救心丸后又陪伴观察,确认业主情况稳定后才离开。“那晚让我这十多天孤独的心感到了温暖!”501业主感动地说。

他们只是大连6.1万名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连日来,全市志愿者不顾严寒、连续作战,主动请缨奔赴各个岗位,全面参与防疫宣传、核酸检测、疫情排查、人员隔离、取送快递、运送分发物资、无死角环境消杀、捐款捐物……为打赢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