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辽宁故事·大连力量】十八载不懈建言路 一朝天堑变通途

讲述人:邓长辉,大连市政协常委、民盟大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政协故事讲述者(前左一)和烟大轮渡提案撰写人梁辅民先生(前右一)

2006年11月6日,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非凡日子。上午8时整,伴随一声长长的笛鸣,全长182.6米,宽24.8米,单航可承载50节80吨重货运列车、50辆20吨载重汽车、25辆小汽车和480名乘客的烟(台)大(连)铁路轮渡第一艘渡船———“中铁渤海1号”,像一只洁白的天鹅缓缓驶离大连旅顺口区羊头洼港,穿过渤海湾径直开向对岸。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条、世界第35条运输距离超过100公里的跨海铁路轮渡投入试运营,一条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东部陆海铁路大通道正式铺就。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的成功实施,也是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积极参政议政、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的各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整整期待了18年。

而让“流动的海上铁路”穿越渤海海峡,起源于18年前一位民盟盟员的“海上铁路梦”。

(被列为全国政协1号提案的《关于建设大连——烟台铁路轮渡的建议》的首倡者梁辅民老先生离休后二十年不辍参政议政,先后撰写提案近百篇)

1988年,民盟盟员,原铁道部第三勘探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梁辅民先生,从天津来到大连定居。时年64岁的梁老并没有选择赋闲在家安度晚年,他要将自己多年来在铁路交通方面潜心研究的成果送给大连。在事先征询了时任铁道部规划院李承斌院长、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蔡高炎院长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得到大力支持后,1988年10月,梁辅民先生提交了长达6000字的《改善环渤海经济圈交通条件的设想》,这就是后来烟大轮渡项目提案的雏形,梁辅民先生成为烟大轮渡提案的首倡者。

一条长达十八载的不懈建言路,开启。


(2010年7月26日,梁辅民及其夫人登上了中铁渤海轮渡3号船,圆二十载夙愿,乘轮渡跨越渤海)

1989年12月,为充分论证此建议的可行性,民盟大连市委员会邀请30多位铁路、海运、气象、水文、经济、工程、港口等方面的专家、管理人员及市政府有关人员,进行全面论证。1990年,在大连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民盟大连市委员会首次提交了提案《关于建设大连—烟台铁、公路两用轮渡,沟通滨海铁路运输大通道的建议》;1992年1月再次以党派的名义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快筹建大连—烟台铁路、公路两用轮渡的建议》;1993年,民盟辽宁省委员会以《关于环渤海地区交通网络系统建设的建议》为题的重点提案郑重提出,并在辽宁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1996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11位来自辽宁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尽快把大连至烟台间铁路轮渡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

经过海上试点和充分论证,2002年1月26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烟大轮渡项目正式启动。2003年8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被纳入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规划》,2003年12月30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2004年,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经历了十五年建言(1988-2002)、十年论证(1992-2002)、二年设计(2003-2004)、三年施工(2004.10-2006.11)、共计十八载的漫长历程。

如今,这条北起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岭子站,南到烟台市珠玑站,海上运输距离约160公里的通道,是大连到烟台铁路运输的最便捷通道。有谁能够想到,这个建设总投资24亿元,开创了中国铁路交通史先河的中国第一条超过百公里的海上铁路轮渡项目,是由一项盟员个人建议,经由党派团体、政协组织以政协提案的形式而促成。而让这个建议最终得以实现,恰是“多党合作凝聚人心,政治协商结硕果”的真实写照。

(大连市政协报送 通讯员:金东淑)

编辑:姜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