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 向光前行 感谢有你

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千千万万志愿者,展现着滨城大连的文明形象。

面对疫情,志愿者们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倾情奉献,彰显大爱。“我要报名”的声音打动人心,“让我来做”的承诺坚毅笃定。居民群众、志愿者、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等各股力量密切配合,在寒风中、在雨雪中汇聚成战“疫”力量,让爱心在行动中播撒,让正能量在传播中延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被广大志愿者深情传承、砥砺践行,形成一个行善立德的磁场,汇聚向善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扶危济困、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在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广大志愿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爱心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他们原本是退役军人、公司职员、餐厅服务员、快递员、水电工……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原本都是普通市民,如今却化身为采购员、搬运员、信息员、宣传员;还有的竭力发挥特长,做起“临时老师”和“知心姐姐”,为素未相识的孩子们答疑解惑、纾解情绪,成为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平日里的一个个“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在疫情面前站出来、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防控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庄河市,成为志愿者的外卖女骑手徒手扛煤气罐爬五楼不喊累,外卖小哥从城南到城北一天跑好几个来回不叫苦,他们是火线“骑行侠”;一位从河北沧州移居庄河的憨厚小伙儿,用“跑跑超市买买菜”的善意谎言,瞒着妻子连续30天辅助医务人员入户核酸检测,把更艰苦的任务扛在自己肩上,事后他告诉妻子:“每个庄河人都了不起,我也不例外。”在金普新区,千名热血青年化身志愿者为居民挨家挨户买新鲜菜、送暖心菜,他们是爱的“搬运侠”。在甘井子区,泉水街道一名“90后”物业经理被12位社区工作者亲切地称为“第13名”,因为他的无私付出走进了百姓心坎,真的很“够格”。在中山区,在隔离酒店做志愿者的一位母亲,毅然为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儿子报名参加抗疫,将母爱诠释得格外高雅。在西岗区,一位百岁老人愣是不愿意医务人员专门来家中为自己服务,倔强地坐上轮椅,让家人推着自己到小广场做检测,让人感到太“破防”。在沙河口区,知行中学的初三学生小烁在结束7天隔离后,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让坚守在一线上从不叫苦叫累的“大白”们,突然红了眼眶:“他们的辛苦,有人懂,他们的坚持,有人懂。”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责任人。面对城市管理、社区防控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全员上阵、日夜奋战,亟待社会各界补充力量;面对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任务,除了专业人士全力以赴,也需要志愿服务的补充协助。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从事一项奉献社会的工作,承担一份使命光荣的责任。正是志愿者和其他平凡英雄一起,造就了文明的城市,加固着全民抗疫的基座。

“这个社会需要爱,我以满载爱散播社会。”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志愿者群体甘愿做社会治理“查缺补漏”的最优选项,将机动灵活的特点转化为排忧解难的实效,将个人行善的意愿转化为造福于民的行动。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从人员招募、培训上岗、岗位分配、后勤保障等环节,统一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协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志愿者既能发挥所长、帮助群众,又能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一个个志愿者与医务人员、执勤民警、基层干部密切配合,形成不留死角、不出纰漏的工作闭环,将疫情防控网越织越牢密。

“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11月3日以来,6.7万名专项招募的志愿者忙碌在滨城抗疫一线,记录服务累计时长达450万小时。我们同时也看到,除了注册志愿者,还有很多自发参与抗疫的无名英雄,他们找到街道社区、找到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临时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不计报酬、甚至通过慈善机构捐款捐物为抗疫做贡献,他们的默默付出同样值得铭记,正是这点点微光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万丈光芒!

疫情终将过去,繁花必将如常。在抗击疫情中,大连志愿者们始终信念如磐,既是冲锋在前的无畏勇者,也是成就大我的爱之使者,他们心里时刻安放着城市,关爱着他人。那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宝贵精神都将成为凝聚人心的文明航标,那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不竭伟力都将成为国家和社会勇毅前行的坚实支撑。有你们的微光成炬,才有社会的向光前行!

因为有你,城市温情弥漫。

感谢有你,生活更加美丽!

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2月5日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