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杂技剧编剧、文艺评论家尹力:读书是工作需要也是精神需求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明春 图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高强
前不久,尹力获得了“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个奖,这一届全国只有44人,全辽宁省只有她一个。一同获奖的,还有观众熟悉的影视演员吴京、黄渤、张译,导演刘江、田沁鑫,歌唱家王宏伟,歌手乌兰图雅,指挥家李心草等。
尹力在查阅资料。
获奖在尹力那里是常有的事,上次她拿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奖项是“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一等奖(中国文艺评论最高奖)”,那是在2014年 。
2021年12月,尹力参加了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2016年)她也参加了。在文艺界,这不是一般的资历。
尹力是著名杂技剧编剧、文艺评论家。创作和理论研究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尹力在大学念中文,同时又拿了国际贸易学位。毕业后到大连市艺术研究所,最初是想搞小说创作的。2006年被借到大连杂技团做现代歌剧《猴·西游记》的编剧,从此踏入杂技专业。杂技艺术理论研究,还是一个洼地,尹力来了,这个洼地被填平了许多。填平洼地,需要做许多基础性、创建性工作,尹力在学习中总结,在感知中归纳,自己与专业一同进步。而读书,当然必不可少。
接受记者采访时,尹力正在读刚拿到手的《世界马戏史话》(亨利·戴达尔著,陈阳译)。这书上下两册40余万字,原书1947年在法国出版,讲述现代马戏艺术诞生后在欧美国家170年间的发展历程。书的来历很有趣,是中国杂技家协会自欧洲偶然购得,用两年时间组织编译,今年1月刚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尹力说,因为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平时还会阅读很多的文艺评论文章和文艺期刊。
尹力家里有很多书,她父母都是爱书之人。她小时候,母亲还在报纸上发表散文和诗歌。父母对她影响很大,让她早早形成了阅读习惯。
长大了,尤其是渐近中年,阅读往往需要围绕工作,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上小学时,拿到新课本后当天她一定把语文书里的课文都看一遍,上大学后,读小说总想一口气全读完,读完很满足,但也很累。现在就不行,得慢慢来,更得为工作服务。从事杂技研究后,尹力购买的第一本专业书是傅起凤、傅腾龙的《中国杂技史》。当时刚接触杂技不久,这本书让她大开眼界——看到了古代杂技人的无数奇思妙想,看到了一门艺术在数千年里的兴衰起伏。
关于藏书,尹力说,自己手头的期刊较多,还有许多关于杂技的老书、旧书——这方面的书籍往往印数不多。现在网络购书比较方便,单位还有内部书库,所以已经很多年没去图书馆借阅了。
尹力每年都会参与《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杂技篇撰写,已经持续了8年,这本书是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年度艺术报告,旨在盘点中国艺术行业的年度发展情况。目前,尹力还正在参与《文艺评论概要》一书的编写。这些都建立在大量掌握材料、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创作方面,正在进行的是一部红色题材杂技剧和一台杂技主题晚会的剧本创作。她希望能参与更多不同题材的杂技、马戏、魔术和跨界的艺术创作,紧密跟踪关注当下创作发展的现实,通过创作加深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创作。因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两翼”。
阅读,既是为工作,也是为了养心,养气。尹力业余爱好不多,读书占去大半。所以见她,静若处子,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