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求共同之富 惠民生享文明之福

庄河万亩良田迎来丰收季。

本版图片均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风力发电解决了长海县的居民用电难。

新兴种植业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关键词]

“富”与“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于艳新 曲琦 张丽霞 杨旭 彭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加快新时代“两先区”建设中,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向,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奔富,在践行新时代文明成果中求福,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容乃大,山海相连,拥山望海是大连的资源与优势,开放包容是大连的底色和气质。大连正以开放包容之心吸引五湖四海的奋斗者加入,共创发展基业,共求发展之富,共享文明之福。

富之——

奔向共同富裕 

让城乡人民共享全面发展之福

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抓实抓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到2020年底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全部脱贫摘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实现“一个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就是要聚焦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全民共享与全面共享,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建设,持续实施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继续推进低收入村所在区市产业发展,今年,我市将投入7100万元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项目不少于16个。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提升促进农村特别是低收入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设施农业为载体,以特色优质产业为支撑,积极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极大促进了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市以扶持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为主,2019年扶持壮大集体经济181个村,2020年扶持壮大集体经济114个村。按照市级对每个空壳村补助50万元、薄弱村等其他村补助45万元的标准,县级对薄弱村等其他村每村配套投入5万元,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72亿元。全市扶持的295个村中,已有23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产生收益,收益总额达796万元,受益农村人口68万人,全市239个“空壳村”全部脱壳。今年,我市再选择一批集体经济薄弱村,投入4500万元助推发展新型产业项目,逐步提升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而且还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过去三年来,庄河市兰店乡石山村已完成全村10个自然屯硬化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其中2021年完成13000余平方米,极大便利了石山村群众的出行。石山村道路建设是我市乡村建设提速的一个缩影。经统计,全市村内道路硬化总需求量为7800万平方米,截至“十三五”期末,已建设完成3800万平方米,仍有约4000万平方米缺口。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村内道路硬化2000万平方米,逐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其中2021年投资4亿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400万平方米,全市5个涉农区市县、75个乡镇、325个村的26.2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今年,市政府继续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市计划实施面积400万平方米。

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在之前连续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8.1万座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7966座,其中卫生旱厕7800座,入户水厕106座,公厕60座。按照“宜旱则旱、宜水则水”的原则,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不断提高普及率。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实现运维体系全覆盖,良好运转。

富之——

打造文明之城 使城市进步共振人民向往之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到“东亚文化之都”,从和谐大连、健康大连到开放大连,城市的规划建设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频共振。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大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而这也是大连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内生动力。

2022年1月,全国爱卫会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结果通报,我市顺利通过复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金普新区石河街道、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和瓦房店市老虎屯镇也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国家卫生城市”是授予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 我市于1993年,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自此一直将这份荣誉留在大连。在各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大连以超过800分的成绩圆满完成国家复审工作。自2022年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和管理办法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国家卫生城市实施常态化复审,在3年周期内不定时实施暗访检查。我市已建立巩固国家卫生城镇长效工作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监管,持续督查,并大力开展卫生健康宣教活动,让全市人民主动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共同建设文明健康大连。

“双方各让一小步,邻里和谐一大步”,通过沙河口区“晨话夜访”志愿者耐心地调解和劝说,居民邻里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双方化解矛盾,握手言和。该项目是沙河口区一项以主动听取收集群众意见为内容的志愿服务,通过“晨话夜访”时间敲下门、问个话、办个事,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楼院,消除在萌芽;今年3月,西岗区文明实践云平台正式上线,云平台的“我要点服务”模块实现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一站式功能,让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结合……这些惠民服务,广大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既是大连城市文明的缩影,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自2005年以来,大连市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既是城市的光荣,也是全体市民的光荣。2022年,是大连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关键的一年,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对照标准补短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号召,以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大连市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这是城市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文化传播、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行动,也是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大连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文旅产业丰厚度、增强市民荣誉感自豪感、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影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全市上下奋力实施“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的伟大实践之际,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驱动力、是催化剂,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对标对表抓紧做好创建相关基础工作的设计与推进。半年多来,全市相关部门按照导则要求,逐项研究推进评定标准在大连落地落实,制定了既符合导则规范又具有大连特色的系列具体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2022年3月11日,大连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工作会议召开,标志全市创建工作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实施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开始推进落实。下一步,大连将围绕创建工作狠抓项目建设和升级改造,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高度关注要素保障,着力打造智创大连、智造大连、文化大连、生态大连、康养大连为特质的“东亚文化之都”,借势将文旅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融合共进推向新高度,全面提升大连城市文化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谱写大连市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富之——

坚持人民至上 把民生实事办成人民获得之福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民至上,扎实做好民生社会事业”贯穿于大连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瞬间,件件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涵盖就业、教育、医保、养老等多个方面。全市上下围绕这些民生实事共同发力,为大连人民筑起了幸福之基、和谐之本。

就业稳稳,才能给群众足够的安全感。今年,大连聚焦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兼顾新业态、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搭建用工岗位、劳动力供给、政策清单等对接载体。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打造“大连技工”“大连护工”品牌为着力点,紧盯德国、日本等世界技能强国模式,调整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构建以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和以工代训为主体的高质量培训体系。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市教育系统将继续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依法依规、稳妥有序”的工作原则,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我市将严防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严防培训机构违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班、违规开展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充分发挥各地区学科类鉴别专家委员会作用,依申请有序开展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如有鉴定的培训项目属学科类,将及时引导转型。

为进一步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我市将严格落实校外培训内容备案制,指导校外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培训计划、安排班次、学员数量、招生对象、上课时间、培训层次等相关情况进行备案管理,建立“一校一台账”,并动态更新。督促各地区严把培训材料审核关,建立培训材料双审制,对课程标准情况进行重点排查,指导各地区加强从业人员常态化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合法利益,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聘请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校外培训活动。

男孩七七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而治疗该病的药物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每针数十万元,堪称“天价”。今年1月1日,随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落地,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每针降为3万多元。1月14日,包括七七在内的我市两名小患者注射了该药,成为首批受益者。经过降价、医保报销和双通道等各项利好政策的叠加,两个孩子当天注射诺西那生纳每人仅自费14000多元。为了不断提高全市广大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大连今年频频发放医保惠民“红包”。全面落实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三大目录”,全面深化DRG和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管理。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省际联盟组织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继续开展检验检测试剂联合议价工作,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持续重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快构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的一体化监管体系,切实形成常态震慑,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养老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之一。大连今年将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项目支持,启动建设我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实施政府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日间照料、助浴、助餐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动专业化养老服务资源向家庭延伸。强力推动高龄津贴提标扩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高龄津贴发放范围由90周岁扩大到8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受益老年人数量扩大至原来的2.86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积极争创全省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年力争新增各类养老床位8000张以上,同比增长超过20%。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