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幕!首批投入海里“三个亿”

中国对虾 

咱大连人可能都吃过

可你认识它们的“童年”吗?

中国对虾虾苗

活力饱满、体态透明

体长大约1厘米

随着虾苗通过长软管缓缓放流入海,标志着2022年大连市增殖放流工作启幕。

5月16日上午,在位于旅顺口区的大连德洋水产有限公司育苗室,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从育苗池中将虾苗捞出,装进水桶后提至门口的检验台。


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后,首批近3亿尾虾苗被运往旅顺三涧堡街道二咀子渔港,通过长长的软管,缓缓放流入海。当天外海水温与育苗池水温基本相符,适合运输和投放虾苗。

旅顺二咀子海域属于天然渔港,是中国对虾传统的产区和捕捞海域,水质好,基底为泥沙底,非常适合中国对虾生长。


德洋水产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响介绍,现在苗体已经到1厘米,是正常虾的规格,放流海域水温、盐度等各方面水质指标都比较适合虾苗生存。虾苗入海后,长得很快,四个月后能长到一斤十三四个头大小。9月1日开渔后,渔民就可以采捕到。

近年来,大连增殖放流工作在管理制度、放流技术和验收方法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年,第三方机构继续采取专家抽样的方法,选取适中的虾苗池做样本,对样本池中的苗种进行检验,虾苗质量和数量必须达标。


同时,虾苗要有活力,大小需达到1厘米以上。考虑到运输途中可能的损耗,第三方机构每年都会在虾苗入海前进行二次成活率检测,以确保放流虾苗的活力度。

此次投放中国对虾虾苗也正式拉开了大连市今年增殖放流工作的序幕。从5月下旬到7月底,大连市计划投入4600万元,在各涉海区市县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许氏平鲉等,共30.864亿尾。


大连市已连续13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对近岸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增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和实现大连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大连市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0亿尾,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特别是2021年,大连市增殖放流实现财政投入产出比1:17,创历史新高。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产业处副处长王晓宇介绍,“十四五”期间,大连市放流规模预计在150亿尾以上,会进一步优化放流海域,丰富放流品种。

随着增殖放流的不断实施,带动了大连市水产苗种繁育、渔业休闲、垂钓、餐饮、体验渔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对大连市近岸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增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吴耀辉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震华

校对:秦臻

主编:于莉

监制:穆军、宋伟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