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宣传】国办发布通报并督查激励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改革经验将推广全国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玮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通报,对大连等9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督查激励,这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务院督查激励事项。对入选城市将在全国范围宣传推广改革经验做法,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将给予支持。

申报通知下发时间恰逢今年春节,市发改委立即组织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专题部署申报材料编写事宜。省级专家全票推荐我市报国家参比,最终我市成功入选。市发改委充分挖掘提炼,总结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10项亮点。

系统落实能耗“双控”。2021年全市能耗强度和总量双下降,是唯一双下降的计划单列市。其中,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约21%,位列全省第一;规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下降约9.2%,对全省(下降2.2%)贡献率为109.5%。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2021年红沿河核电二期5号机组实现商运,核电装机容量558万千瓦,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庄河Ⅰ、Ⅱ和Ⅳ-1三个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建成北方最大海上风电基地,并网规模达105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大连发电装机总容量1329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8.6%,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电量655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66.2%,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化工园区以产业植链方式实施碳捕集利用。结合化工园区稳定的碳排放源、化工企业下游利用需求,我市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实施,在化工园区植入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利用产业链,在我国率先探索出一条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并向下游化工产业链高效转化利用的技术路线。

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地方财政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30余所科研院所,在氢能产业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研究,累计申请燃料电池领域专利1300余件,实现全国领先。牵头和参与制定我国现行51项燃料电池标准中的45项,占比88%。大连化物所作为我国燃料电池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牵头制定我国唯一参与的一项国际标准。

出台《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大连市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安排市氢能产业专项资金1.1亿元;谋划氢能产业项目34个。首批4座加氢站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自主研制且搭载本地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首批6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年产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开工建设。

着力培育化学储能发展。我市重点进行技术探索和产业培育,成为全球唯一掌握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开发、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城市。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是我国首座化学储能调峰电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我市在建和投运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钒电解液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0%。

积极推广绿色建筑。2021年,我市通过审查的绿色建筑面积3408万平方米,新开工民用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100%。大连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综合服务楼获得辽宁省首个近零能耗建筑认证标志,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能源技术方面,起到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全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2021年,绿色贷款余额1156.58亿元,58户绿色企业获得贷款79.53亿元,再贴现6259万元。

绿色技术创新成绩突出。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共建清洁能源创新框架协议,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储备项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纳米限域催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统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我市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形成“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全流程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着力打破水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瓶颈,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金石滩海湾入选国家“美丽海湾”。金石滩投资3000万元,新建人工沙滩7.9公顷,修筑防浪堤273.2米,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悦”的美丽海湾“金石滩样板”,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案例。

编辑:赵洁